阅读记录

第126章再探城主府[2/2页]

大梁首席女密探 伤逝如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你想到了什么?”她看向夏书?,后者似乎知道这九重楼来历的样子。
      夏书?摇了摇头:“不确定,进去看看。”
      塔楼并没有上锁,夏书?走在前,推开楼门。
      吱呀的门轴响声和簌簌而下的灰尘,都预示着这里已许久没有人到访过。
      楼中光线昏暗,仅有些许晨光透过有些破损的纸窗照入。
      唐娇娇看着九重楼一层中的摆设,说道:“这里似乎是祭拜之所,只是这祭拜的是何人?”
      “这里祭拜的,是临安乃至大梁曾经的一代名将。”夏书?看着正对楼门口墙上的一幅人像画。
      她顺着夏书?的目光看去,墙上画像斑驳,已有些年岁,但仍可看出画像中人的英勇神武之姿。
      她疑问道:“这位是?”
      “你还记得,我们在来临安路上的林中遇到的四恶人吗?”夏书?说道,“四恶人中最小的那位,名为戚之风。”
      她回想了一下说道:“记得,当时你与夏伯还打哑谜说是哪个戚家,我问你时,你说此事说来话长,到了临安自会告诉我。”
      “不错,只是到了临安之后,我们遇到了颇多棘手之事,将此事岔了过去,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戚将军的祭拜灵位。”夏书?叹了口气。
      看着一脸叹息的夏书?,她问道:“所以?到底是何事?”
      “这件事大抵要从十五年前说起,十五年前的大梁,当真是多事之秋。”夏书?娓娓道来往事。
      ......
      十五年前,临安城以东,一处临海的山崖之上,有一座塔楼。
      此塔楼有九层高,乃临安城将领戚武毅所建,可用来监视海上而来的东瀛人的一举一动,楼顶备有狼烟,也可随时向临安城传递警报信号。
      当年的临安,在戚武毅及戚家军的保护下,东瀛人丝毫不敢侵犯。
      不要说踏入临安,就连踏上陆地,东瀛人都要三思而行。
      原本的临安,鸡鸣犬吠,百姓安居乐业,甚至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临安百姓无不歌颂戚武毅将军之神武,而戚家家风之正,更是让兵民怀之如父母,和睦同贤。
      但是这些繁荣的景象,都随着一纸查办戚家通敌之嫌的告示而破灭。
      临安城主吕兆新,率兵查封戚将军府,在府中搜出了戚家勾结东瀛意图颠覆临安的证据。
      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戚武毅百口莫辩,戚家上下近百口人被斩首示众。
      而戚武毅本人,则被逼入临海的九重楼中。
      最终,城主吕兆新下令焚塔,将戚武毅活活烧死在九重楼中。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而临安,在吕兆新的治理之下,变成了如今这副光景。
      ......
      夏书?道完了十五年前的往事,而唐娇娇在气愤之余,不免有些许疑惑:“当年,圣上没有彻查此事吗?”
      “十五年前的你我,尚为蹒跚学步的孩童,此事我也是听夏伯偶有提起,”夏书?解释道,“也许是当年父皇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北伐之上,对于偏远的南部,持放任自流的态度更多一些。”
      “所以,戚家到底是真的勾结了东瀛,还是被奸人诬陷?”她问道,听着夏书?的描述,她不敢相信一位一辈子都在抗倭的名将,到最后会落得个通敌的下场,这岂非是滑天下之大稽?
      “十五年前的事情,已无从考究,父皇也时常因为此事而叹惋,”夏书?摇了摇头,“我不止一次听父皇提起过,若是当年将精力多放在南部一些,也许能将真相探的更明白些,也许大梁不会损失一位名将,只是所有的往事都已随那一场大火烟消云散。”
      “不对,如果圣上也对当年之事有所怀疑,为何事后没有再派人彻查此事?”她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夏书?再次摇头:“不知,或许父皇有他自己的考虑。不过,当年戚家之人并未死绝。”
      “是那四恶人中的戚之风?”她瞬间就将林中之事联想到了一起。

第126章再探城主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