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却并不是云韶府的人,既然不是圣上的人,他的顾忌便也不是很多,若是本事真不如萧十一娘,那他来到江南,也活该作为让萧十一娘名声更上一层楼的踏脚石了。
郭碧玉道:“虽然扬乐师今晚不曾到,不过我是听过他的笛曲的,黄大人和连大人也听过。”
连大人笑着插话道:“是,从上京到江南旅途漫长,扬乐师有时候也会弄笛,倒叫我们大饱耳福。”
郭碧玉抬头,颇为悠闲地看着萧十一娘:“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荣幸,请萧舫主吹笛一曲,让我们先行对比一下?”
不是你要切磋吗?那你就先吹一曲给我们听听好了。
那边乐师的琴声骤止,好像郭碧玉说了什么不得了的话。
郭碧玉察觉到了其中气氛的古怪,不过她径直做出愕然的表情道:“是我说错了什么话了吗?”
扈大人道:“其实萧舫主不太经常弄笛佐宴,西湖之上,萧舫主也是一曲千金难求。”
郭碧玉轻笑了一下,不再说话。
实话说,在杭州这地界,萧十一娘尽可以一曲难求,造势嘛,郭碧玉懂。在上京的时候,她也没少为扬羽造同样的势。
但今晚可不同于平常,是她先吹了风要请扬羽过来切磋,怎么还高高再上起来?真拿自己个儿当个人物了!
黎大人清咳一声,道:“你既然要切磋、讨教,先奏一曲,也是礼数。”
萧十一娘微微矮身道:“的确应当,我这便吹奏一曲,请各位大人和郭大娘子品鉴。”
因今晚那位来自于上京的扬乐师并未赴约,她内心实是有些傲然的——而且,对她也有好处,之后这件事经由在场的乐师传出去,大可以说对方不敢前来切磋。
想到此,她脸色上更是安然、沉静了几分,道:“请各位大人稍等片刻,奴家略作准备。”又对着小鬟吩咐道,“将我的笛子拿出来。”说罢转身向外走去。
边的小鬟匆匆而去,不多时,手中捧着一柄玉笛出了船舱,又过了一会儿,才进来躬身道:“舫主说外面清风朗月,如此良宵,还请各位大人移步露台之上,更增兴致。”
郭碧玉看其他人都没有异色,便知道这也是见惯了的风雅场面,跟着几位大人到了外面,的确是要比花厅之内畅快了许多,再看萧十一娘,这么短的时间竟然换了一套衣裙,淡紫色的流光纱覆在十二幅湘裙上,隐隐看到其间绣着大片的玉兰花,月光白的披帛从她香肩之上委坠到地上,更增柔美。
虽然发髻没法变更,可上面的金钗、簪子等都尽数摘掉,插上了一串莹润的玉兰花钿,一直从发髻上垂到耳边。
她手里握着一柄碧翠色的玉笛,坐在船头,裙裾随着晚风摆动,自是飘然若仙。
见人都出来了,萧十一娘横笛唇边,一道清亮的笛音悠然而出,曲调优美,旖旎华丽,颇有彩云拥簇、飞舞的意蕴。
郭碧玉虽然不是很懂,不过这个曲子她也并不陌生,名为《彩云归》,也是一首有名的笛曲。
平心而论,萧十一娘的确吹奏的不错,因此等她一曲吹毕,郭碧玉十分赞赏地道:“萧舫主名不虚传,这首《彩云归》吹奏的极是动听!”
郭碧玉最好的赞美之词从来都是留给扬羽的,不过因她知道自己并不擅音律,所以就连扬羽也很少听到她夸赞的话,刚才这句话已经是她很真诚的称赞了,但听在萧十一娘耳中,却让她脸色不太好看。
曲乐一道,乐匠与大家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动听,一个动心动情。
要知道郭美玉当年送画给郭老太太观赏被夸赞“画的像真的一样”,闺阁奏琴被雀儿直呼“再来一首”的时候曾经有过同样的愤怒。
不过哪怕郭碧玉知道这其间的区别,大概也还是只会这么评价,因为她也只是觉得好听而已。
还好还有另几位大人捧场,夸赞之词也是滔滔不绝,萧十一娘抿着嘴看向黎大人,眼神中也明显有了笑意,再望向郭碧玉,自然得意非凡。
郭碧玉也不与她说话,而是望向不远处。
西湖之上,花舫众多,大多也是夜幕低垂之后生意才会好起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夜晚的西湖,每艘花舫都有着固定停泊的区域,以免互相干扰,这和花舫的来头、规模有关,实力强的,便可以占到风景好的地方,小一些的花舫,那可就没有办法,只能在一些景色一般的边边角角停泊。
靠近断桥的地方,景致最是销魂。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人,不是你想见就能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