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二十六章春色如许(上)[1/2页]

白骨画师 寂倾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有个女儿,叫做杜丽娘。她生于这样的封建传统家里,自幼被教育循规蹈矩、三从四德、端庄贤淑。连春日犯困,想偷个懒、打个呵欠,她都会被母亲责罚。
      父亲杜宝为了将她教育成贤良淑德的女子,和教书先生一起挑了很久,最终给她选了《诗经》作为教材。
      她学的第一篇内容则是《关雎》。父亲和先生选这篇教授她,是因为它被认为是“后妃之德”的歌颂。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这是父亲和先生的用意。
      但《关雎》的诗句太过动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杜丽娘读到这一句,已知道这是唱君子追求淑女的诗句,那一刹,她已对人间男女情爱有了憧憬。
      当日,她在绣楼里思绪不宁。她不被允许走下这个绣楼。她听说自家的后院很美。可是透过窗户,她只能瞥见后院的一隅,从不曾见过它的容貌。她不走出绣楼,如何能遇见美景?她不走出绣楼,如何遇见她此生想要遇见的那个人?
      她满腹的心事无人可说,只得告诉了身边的丫鬟。丫鬟倒也大胆,竟是怂恿她偷偷去后院看一看。
      有丫鬟帮忙放风,杜丽娘心一横,也就真的偷偷去了后院。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满园的桃红柳碧,都是杜丽娘在书里读过、幻想过、却从不曾亲眼见过的景色。
      当晚,回到绣楼,杜丽娘做了一个梦。
      梦里,她又去到了后院。
      不同于之前,之前院子只有如画一般的春色,却没有别的人。但这一回,在杜丽娘的梦中,牡丹亭畔、芍药栏旁,她遇见了一个男子。他面容清俊,似乎就是她一直在等的良人一般。他告诉了她,他叫柳梦梅。
      而在这常梦里,柳梦梅蓦然回首,恰看见杜丽娘站在梅树下。佳人如斯,让他惊为天人。
      两人情投意合,一见如故。交谈几句之后,当即拥抱在一起,亲吻之后,一番云雨,一切都发生得自然而然。
      天亮之后,杜丽娘醒了过来。她渴望见到梦中的那个男子,可是她知道那个男子只在梦中,不存在于现实。她一蹶不振,此后慢慢愁闷消瘦,直至病入沉疴。弥留之际,她让母亲把她的尸体葬入后花园。她也画了一幅自画像给丫鬟,让丫鬟把她的画像藏在太湖石底。杜丽娘死后,她的父亲还为她修建了“梅花庵观”,借以怀念她。
      但其实,柳梦梅是真实存在的。他出生贫寒,如今只是一介书生。那一场梦,不仅杜丽娘梦到了,柳梦梅也梦到了。但在现实世界里,柳梦梅没有见过杜丽娘,更不知道她已经故去了。
      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赶考,借宿于梅花庵观,在太湖石下捡到的杜丽娘画像。画中的佳人貌美如花,隐隐让他想起了三年前梦中的佳人。画上的女子太美,他不由爱上她,也认为她也许真的就是三年前自己梦中见过的那个她。
      这个时候,杜丽娘的灵魂再度出现。她找到柳梦梅,

第二百二十六章春色如许(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