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人”,而更要靠“以力服人”!
之前没有跟革命军交过手,多铎不清楚革命军的战斗力有多强,这次“讨伐”蓝田县革命军,多铎派出了一万兵马和三十门红夷大炮。
人数上来讲,不算很多,红夷大炮的数量,绝对是空前的。
当初,对付史可法坚守的扬州城,对付大顺军坚守的潼关,多铎都没有用这么多的红夷大炮。
可以说,蓝田县的革命军,确实让多铎高看了好几眼。
既然半道遇到了革命军的阻击,清军就只能在这里跟革命军展开搏杀了。
双方火炮对攻之下,清军发现了革命军挖掘凹坑和壕沟的妙处了。
在这样的凹坑和壕沟中,不但可以将火炮隐藏起来,而且还可以让士兵躲藏在里面,减少炮火轰击时的伤亡。
清军一通炮火轰击过去,对革命军造成的损伤不大。
革命军那边一通炮火轰击过来,只是在刚开始时对清军造成了杀伤,等清军也纷纷跳进凹坑和壕沟中后,革命军的炮火杀伤力也大大减弱。
革命军费那么大的力气挖掘了凹坑和壕沟,就是为了给清军提供庇护场所吗?
大部分的清军躲进凹坑和壕沟之后,他们的火炮手无法瞄准革命军的炮车,暂时处于停滞状态,这就让革命军的炮手肆无忌惮地向着清军开炮轰击。
不是说清军躲在壕沟中,火炮对清军杀伤不大吗?
革命军此时对清军进行轰击,那不是浪费炮弹吗?
革命军此时开炮是有意图的。
他们的枪炮弹药数量有限,但是这段时间来通过秦岭山革命区百姓们自制的□□数量很多。
李过将□□埋在事先挖好的凹坑和壕沟中,露出火绳芯子,用干草、树叶什么的将之遮掩住,然后用火炮一番轰击之后,炮弹炸裂后就会爆发出一团烈焰,正好把□□给点燃了。
在□□和□□之间,用埋藏在土里的中空的细竹竿将引信相互连通起来,只要将其中的一颗□□点燃,通过相互连通的引信,就可以让所有的□□相继爆炸。
□□的外壳,用的是土陶,杀伤力不大,但是几千颗□□相继爆炸后,可以瞬间把清军炸懵。
这时候,埋伏好的革命区战士趁乱冲将出来,用手中的刀枪弓箭尽情向清军身上招呼。
这是李过预先设计好的战术,目的就是尽量节省弹药。
秦岭山革命军这两年来收纳的外来避难人很多,全部算起来的话,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人。
在这些人当中,李过挑选并培养训练了六万精壮。
今日包括今后的战争,是时候让这些精壮到战场上历练一番了。
只有真正到战场上厮杀过,见过血的士兵,才称得上真正的士兵。
不然,平时训练得再好,那都是样子货。
清军都基本上躲进凹坑和壕沟中了,革命军还用火炮轰击,今日的革命军怎么处处透着让人猜不透的怪异呢?
革命军那边只是轰出了四炮,他们轰击的方位很值得商榷。
第一,革命军的这四炮不是对着清军密集处轰击的;第二,革命军的这四炮轰击的方位基本上是清军的四个角;第三,革命军是对准四个边角杂草和枯树枝、干树叶比较多的地方进行轰击的,而那样的地方几乎没有清军。
革命军这是要干什么?
等到炮弹炸裂,火光升腾之后,爆炸部位的干草、干树叶被点燃,很快就听到了嗤嗤的猛烈燃烧声。
革命军在四个边角都埋了地雷?
第 492 章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