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是革命军的近五倍,一窝蜂火箭也有六十筒。
而革命军这边,投入的火.枪手只有两个排八十一人。
清军的火.枪,用过一次后,再清膛、装填、夯实等一系列工序下来,革命军这边最少可以射击八次。
从这一点上看,革命军火.枪数量是清军的五分之一,但是射出的子弹数量几乎是清军的两倍。
加上革命军的火.枪射程远、精度高,清军是在撤退,革命军这边又是在追击,不时工夫清军的火.枪手和火箭手都基本上丧命于革命军枪弹之下,他们的火.枪和一窝蜂火箭筒也都成了革命军的缴获品。
至于说红夷大炮和铅弹、火药桶这些东西,在撤退过程中很难拿走,只能全部留给蓝田县革命军了。
蓝田县革命军不稀罕清军的火.枪、一窝蜂火箭和红夷大炮,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对清军尽可能地造成杀伤,尽可能多地让新训练的士兵投入到战斗中进行历练。
在革命军主战部队的带动下,两万名新兵冲进撤退的清军阵营中。
他们手中的刀枪、弓箭肆无忌惮地劈砍、刺挑、射击。
随着一股股、一滴滴热血的“扑面而来”,最初时的紧张霎时间去尽,取而代之的是胸腹间的翻腾。
浓烈的血腥味,让那些新兵有种呕吐的冲动。
清军的骑兵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见革命军冲击过来,再不制止住革命军的冲击,清军说不定就全军覆没了。
他们催动着战马,迎面冲向革命军,手中的刀枪毒龙般收割着革命军战士和新兵的性命。
冷兵器之间的碰撞全面开启,革命军这边开始出现大量伤亡。
李过并没有下令停止追击,就算革命军这边从即刻开始出现的伤亡是清军的两倍,也必须让尽量多的新兵冲进到清军的队列中感受血腥的厮杀场面。
新训练的士兵,能从中锻炼出一般合格的士兵,那都是最大的收获。
战士,职责就是厮杀和搏斗,谁更强悍,在战场上活命的机会就更大。
不通过一场真正的血腥厮杀,谁也不知道哪个新兵可以成为强悍的战士。
在这一点上,顺营出身的李过跟姬国卿大为不同。
什么人道主义,什么爱兵如子等等,在李过这里不大管用。
李过追求的就是自己的部队,个个都是能征善战、骁勇强悍的士兵,是姬国卿说的杀人机器。
未来,厮杀搏斗的场面会有很多,李过的部队,必须是一支精锐的、凶悍的、嗜血的、顽强的部队。
李过不打算依靠革命区兵工厂生产的枪炮来取得一场场的胜利,除非李过的部队全部配置了枪炮。
在没有足够的枪炮之前,李过的部队绝大多数人还必须拿着刀枪等冷兵器冲上战场,战士们没有一个凌厉狠辣的刀法和枪法,怎么去适应未来的战争?
第 493 章 近身搏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