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国卿没有给这些人足够的地位,在经济上姬国卿又没有给这些人足够的施展空间。
相比与早期跟着革命军闹革命的人,一群山里娃,如今要么身居高位,要么创办了自家的公司,一个个在革命区混得风生水起。
长久以来,杨展、贺珍这样的人心中对革命的热情就不那么高涨了。
革命军在四川开展工作已近两年,四川南明阵营的樊一蘅等,大西阵营的孙可望等,一直没有更多地跟革命军接触,就是因为贺珍、杨展等人投身革命后“混”得并不怎么样。
革命军此时连四川还没有完全“解放”,马重僖就跑到阻隔着广西和贵州的广东去劝说李成栋投身革命。
就算李成栋答应了,广东作为革命军管辖的一个飞地,对革命军的建设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有人自告奋勇去劝说他人投身革命,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革命司令部必须给与充分肯定和赞同。
经过十五天时间的短暂“政治培训”,马重僖代表革命司令部来到了广东。
天下地方这么大,马重僖不去劝说革命区周边的人投身革命,反而远到广东去劝说李成栋,原因就是马重僖和李成栋都是回人老乡,两人有着不少的共同语言。
见李成栋提出疑问,马重僖道:“先时,我也弄不明白,为何革命军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呢?这其实都是司令姬国卿告诉我的。
“他说,革命军发展太快,吃下去的东西太多,一时难以消化,故而显得营养不良,太过瘦弱。
“他说这话时,我真是不懂得什么意思。
“他说,革命军进行革命不是推翻一个王朝,建立另外一个王朝,这样的话换汤不换药,革命就容易得多。
“革命,不但要推翻现今的王朝,还要创建一个没有王朝的平等世界,这一点就非常困难。
“革命创建初期,组成革命军的人都是穷得没有饭吃的赤贫人,这些人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为革命卖命都可以,因此这些人是革命队伍中最忠诚、最可靠的人。
“随着革命军的发展,队伍中多出了许多原本丰衣足食的人,在这些人意识中,他们理应得到很多的钱粮物资,理应受到穷苦人的服侍和尊敬,穷苦人此时跟他们平起平坐了,他们便心生怨恨。
“由于当前革命军中穷苦人太多,而且都还手握着一定的权力,这些富贵出身的革命者不敢对革命不忠。
“等到日后革命军的组成都是富贵人时,他们就会趁机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
“按照眼下发展形势,革命军当中的富贵人会越来越多,因为随后会有很多的人归顺革命军,而这些人都是巡抚一方的诸侯、总督一方的将军等等。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不管跟着谁,都少不了他们的荣华富贵,他们是不会为了国家人民利益牺牲自身利益的。
“他们到了革命队伍中后,由于自身本来就拥有足够的财富,到了革命区那里根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吃穿无忧。
“虎子,你可以这样去想,咱们的一日三餐,咱们穿的衣裤鞋袜,都是咱们自己制作的吗?这些东西从何而来?
“姬司令说,这些东西都是其他人通过劳动,用双手或者双腿创造出来的。
“不管是在哪里,通过双手或者双腿不停劳动的,吃穿都不是太富裕。反而那些不需要通过双手或双脚去劳动的,却丰衣足食,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公平的,革命者要尽量将之均衡,达到一个相对的公平。
“而要达到这样的公平,就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中和这里的矛盾。
“最简单的问题,就是粮食。
“对穷苦人来说,他们能得到几十斤的粮食,就可以延续他们好几个人的性命,粮食对他们来说就是他们的性命。
“对富贵人来说,从来都不用担心粮食。
“在革命区,粮食的问题同样最为重要,为了照顾绝大多数的穷苦人,革命司令部必须严令革命区各地在收获季节不能过分降低粮食价格,在冬春季节不能过分抬高粮食价格。
“同时,革命司令部每年甚至每个月都要从其他地方购买大量的粮食去赈济革命区内挨饿的百姓。
“对身无分文,又缺吃少穿的穷苦人来说,他们希望革命区的粮食非常便宜,便宜到一个铜钱就能买到一车的粮食。
“对那些辛勤耕种的人来说,他们希望革命区的粮食非常贵,贵到一车的铜钱只能买到一斤的粮食。
“对那些富贵人来说,他们希望革命区的粮食差价非常之大,收获季节一个铜钱可以买到一车粮食,青黄不接时一车铜钱只能购买一斤粮食,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利用手中的银钱去赚取更多的银钱。
“同样的粮食,在不同的人群中,就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造成不公平的矛盾,这样的矛盾是最需要解决的。
“可是,粮食的收获,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像那些镰刀、斧头之类的工业品,只要投入了劳动,很快就可以有收获。
“由于当今天下不单是革命区缺粮,革命区之外的地方更加缺粮。
“如果革命区严把死守,不让外界任何一人前往革命区,革命区只需要等到下一个粮食收获季节,就可以解决粮食带来的最初步问题,这就是不再有人饿死在革命区。
“可问题是,每天都有很多的穷苦人涌入革命区,革命者又不允许拒绝这些穷苦人到革命区去避难。
第 532 章 游说李成栋之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