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551 章 北京兵仗局[2/2页]

吃饭穿衣 樱井木木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兵灾、匪祸等等灾难,道德、礼仪、廉耻、仁义等等几乎损耗殆尽,能在这个世上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想让华夏汉人全部站在同一战线,跟满清为敌是不现实的。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跟着满清讨生活,要强于跟着大明。
      要想让他们放弃当前比较舒适的生活,回到大明阵营去过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而且还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绝对要三思而后行的。
      最理想的,当然是到西部去,去投靠革命军。
      但是,近半年来,听说凡是去往革命区的人,全部被革命军调配到了张掖以西和青海地区。
      传统思想中,前往青海和张掖以西,那就相当于被“发配充军”,只有获罪的人才会遭受那样的特殊待遇。
      非革命区的百姓,要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谁还愿意跋山涉水到西部去?
      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了西部,结果被“发配”到青海和张掖以西,革命军这样做,完全是将投奔革命军的苦难人当作了罪犯。
      在清廷派阿济格和多铎征讨革命军之前,或者清廷在宁夏以及陕西跟革命军交战以前,清廷对待汉人可谓是“毫无人性”的凶残。
      自从清廷跟革命军在宁夏和陕西交战之后,也就是顺治四年后半年以来,清廷对待汉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由原来的恶魔突然之间变成了菩萨。
      在“清朝”管辖的地区,官府将所有无主之田收归国有,然后将之分给无田百姓。
      将旗主、都统等“圈地运动”(满清旗人入关后,大小将领疯狂地占领华夏的土地,使之成为自己的土地。他们的做法就是骑着马绕圈跑,能跑多大的圈,这个圈内的土地就是他们的)圈住的土地,拿出一半来安置流亡百姓。
      扬州、嘉定、福建等部分地区,免除一年钱粮赋税。
      在《坤宇一统》上,没有题名道姓地对那些战争中戕害百姓的将领进行申斥、严令大清的将领在以后的“统一”战争中戕害无辜百姓。
      顺治四年腊月,《坤宇一统》上还呼吁大清将领暂时以守卫疆土为要,暂停对大西残部、永历割据政权的战争,全力以赴对付来自甘凉地区的革命贼。
      不管是大清,还是大明,都是上受天命得以管理天下的。
      这个掌管天下的人,那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天子”。
      天子作为主宰者,代天行事故而必须拥有尊贵的地位和全部权力。
      文臣武将是国家栋梁,是天子的左膀右臂,同样必须有比较尊贵的地位和一定的权力。
      平民百姓作为社会的最下层,理所当然地听命于官府,这是上天制定的纲领,违背这个纲领就是违背上天。
      西部甘凉地区的革命贼贼酋姬国卿,妄称受到神仙点化,其实根本就是江湖术士欺骗世人的把戏。
      革命贼抗天逆命,妄图天下人地位平等,这根本就是笑话。
      如果天下人都地位平等了,纲领也就荡然无存。
      没有了纲领,怎么有国家、有社稷、有天下?
      革命贼此举,就是在亡国、亡社稷、亡天下!
      革命贼有名“革命”,实质就是在“革除”富贵人之命,将富贵人的家产、田产全部夺过去分给平民百姓。
      革命贼这样做,跟闯贼、献贼没有本质区别。
      根据闯贼和献贼眼下的处境,就可以看到革命贼未来之处境。
      这些逆天改命、败坏纲领的匪贼,终究要被天子之兵剿除消灭。
      《坤宇一统》不断污蔑革命军,并标榜大清朝是代天理民。
      从实际出发,清廷将无主之田分给无田百姓,将“圈地运动”中获取大量土地的八旗贵族圈到手中的土地剥夺出一部分,同样分给无田百姓。
      有了田地可种的百姓,谁还愿意到西部去之后再被发配到青海和西域?

第 551 章 北京兵仗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