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等等都感觉自己更应该降职当局长。
于是,这些人回到家中或者自己的办公室后,纷纷写了继续留在革命司令部担任局长的申请。
苏横是残疾人士,就算此生没有发生多大变革,自己顶多在大明的世界里由守备提升为参将,想当副将都很难。
在大明的体系中,武职比起文职差得很远。
就算自己能混到参将一职,那还不如一个文职知府。
后来,苏横投降给了李自成的大顺,在大顺一直郁郁不得志,苏横可谓是万念俱灰,对未来不再抱任何希望。
遇到姬国卿后,苏横从姬国卿身上看到了希望,从姬国卿身上看到了难以想象的神奇来,让苏横觉得跟着姬国卿就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随着对姬国卿的进一步了解,让苏横越发感觉姬国卿不简单,也让苏横对未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此时,革命区已经扩大了姬国卿提议建立的四个省,拥有的人口超过一千五百万(苏横觉得这只是最粗略的估算,如果认真仔细统计的话,革命区的实际人口应该超过两千万),掌控的军队超过二十万,人数相等的情况下,革命军还是当前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之前,革命司令部能够掌控的银子不过一千多万两,那时候苏横就觉得革命司令部非常富有了。
此时,姬国卿亲自从房山押运回来折合近八亿两的银子,让苏横觉得革命司令部此时已经远远超过了永历朝廷,可以逼近满清掌控的银子。
革命区如今要地盘有地盘,要人口有人口,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天下最为强大富有的“国家”。
在这样的一个“国家”中,苏横的“官职”堪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在封建王朝厮混了多年的苏横,封建思想很难根除,他知道有句古话叫“伴君如伴虎”。
此时,在华夏革命区这个“国家”中,姬国卿是“君”的话,那就是一头老虎,随时都可以要了自己姓名。
好在,自己从认识姬国卿那天,就对姬国卿言听计从,从来都坚定地站在姬国卿这边来考虑问题。
有时候,就算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那也是在维护姬国卿的“领导地位”。
苏横能够看出来,姬国卿对自己是非常信任的,自己此生必须珍惜姬国卿对自己的信任。要想让这种信任长久,自己就不能有任何的主见,姬国卿说什么,自己听后照着办就行。
如果自己表露出一丝的独立见解,那就会影响姬国卿对自己的信任。
跟着姬国卿这样的“先知先觉”神仙般的人,根本不需要自己为姬国卿出谋划策,完全听姬国卿的话才是最重要的。
在政治上如此,在经济上同样如此。
谢椿手里有了钱,就独立投资创办了公司,朱葵家族中有钱,同样独立创办了公司。
苏横跟谢椿和朱葵相比,手里的钱不多,但是想要创办公司的话,完全不成问题,自己没有钱,完全可以借贷不是?
苏横没有这么做,就是打定了一条主意,不管什么,都完全追随姬国卿。
姬国卿不是创办了姬家的公司吗?苏横就无需选择地直接跟定姬国卿,将所有的钱财都投入到姬国卿的公司中。
苏横这样做,就是想在任何方面都跟姬国卿绑定在一起,让姬国卿无法甩掉自己。
跟姬国卿绑定以后,平日里再谨小慎微,从不跟姬国卿对着干,尽量让姬国卿保持对自己的信任,苏横的后半生就可以高枕无忧。
不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跟姬国卿对着干,尽量表现出对姬国卿的愚忠,这是苏横独到的见解。
第 612 章 伴君如伴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