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626 章 樊一蘅之二[1/2页]

吃饭穿衣 樱井木木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樊一蘅手头的银钱不比杨展少(不知道杨展说的杨家有四十多万两银子是不是真心话,反正樊一蘅家中最少能凑出一百万两银子),归顺革命军之后,樊一蘅可以不当什么师长。
      反正自己是文人,不是领兵打仗的料。
      拿着自己家的上百万两银钱,在泸州创办一个什么公司不行?
      《革命之火》上在革命三年春季的某些时候,樊一蘅好像看到了关于什么封建制度、资本制度的评论。
      《革命之火》上宣称革命军的所作所为就是要推翻目前的封建制度,创建一个资本制度。
      在封建制度中,可能最有体现的一句话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要苦读考取了功名,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在资本制度中,能够赚钱经营才是“人中龙凤”。
      总的来说,资本制度就跟这个名字一样,是“资本”属于个人所拥有的一种制度。
      在封建制度中,天下所有的资产都属于皇家的,而在资本制度中,天下所有的资产都属于个人的,这也是“平等”的另一种形式体现。
      正因为姬国卿受到了“神仙”的点化,创建了新的资本制度,把封建的“家天下”分解成为了“百姓天下”,资本经营成为新制度之下的主流,在革命区不懂得怎么经营赚钱,就像在封建制度下不读书不考取功名一样遭人唾弃。
      革命区流行私人创办公司,樊一蘅最大的打算就是在泸州创办一个造船厂。
      如果可以的话,樊一蘅会在自己的船上安装上蒸汽机。
      有了蒸汽机驱动的船,逆水行驶时就不需要纤夫拉纤,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还提高了“效率”(《革命之火》新名词)。
      杨展的纺织厂虽然机器还没有全部安装完毕,但是樊一蘅到杨展的工厂去参观过,见识了新式的纺纱车和织布机后,樊一蘅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经杨展介绍,最早的纺纱车和织布机是用水车或人力、畜力驱动的。等到蒸汽机被谢家的公司制造出来后,安装了蒸汽机后,可以昼夜不停地进行生产。
      蒸汽机只需要不间断地添加煤炭和清水,就可以源源不断提供动力。
      眼下,谢家的蒸汽机每台售价七万两华夏币,杨展的工厂全部安装的话,需要八台蒸汽机。
      由于杨展建造厂房,购买纺纱机、织布机、棉花、生丝、支付工人工资已经花费了三十多万两银子,剩下的银钱只够购买两台蒸汽机,杨展也只能让其中的六个“车间”(革命区新名词)用水车作为动力暂时运转着。
      其实,杨展最早的打算不是创办姬家的分公司,而是独立创办一家制造机器零部件的公司。
      由于四川的矿山、冶炼业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钢铁等金属此时主要用于制造枪炮和蒸汽机、农具、工具等,杨展想用大量的钢铁来制造零部件需要从广元地区运输钢铁,核算成本很高,于是只能放弃,改为创办姬家的分公司。
      杨展不说,樊一蘅也明白,革命区可以说就是姬家的,杨展能够在乐山创办姬家的分公司,比他初步打算的制造零部件的公司强多了,因为杨展此时也算是半个姬家人。
      在革命区,能够姬家“沾亲带故”攀扯上一些关系,那可比什么都强!
      等不得距离自己最近的革命军第二军主动派人前来泸州,樊一蘅作为代表,于八月初九主动离开泸州到眉山。
   &

第 626 章 樊一蘅之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