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659 章 姜瓖[2/2页]

吃饭穿衣 樱井木木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同样,被清廷任命为大同总兵,但受制于清将吴惟华,还等于没有实际兵权。
      姜?屡次变节,降大顺、降大清,人品地位大降。不但处处受制于人,而且还处处遭人奚落、侮辱,没有任何尊严,活得不如一条狗。
      姜?的地位一落千丈,他的妻妾子女的地位自然好不到了哪里去,这也是天仙一般的三房小妾带着女儿亲自到街上购买布匹的原因。
      姬国卿对这段历史所知不多,但姬国卿知道这个姜?最后还是顺应了南明,在大同举起了反清的大旗,只不过最后被部将杨振威所杀。
      既然姜?最终要反清,那就比较容易做工作。
      姬国卿派往北京城的侦察部队全军覆没后,大同这里就成了革命军侦察部队的“窝点”和革命军侦察部队在清廷阵营最前沿、最激进的基地,大同一带的革命思想在这几年来广为传播。
      姜?一而再、再而三地投降,人品地位已经降低到了极点。
      如果姜?此时再反叛清廷,“投降”革命军,姜?彻底成为了反复无常的小人,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革命之火》新名词)。
      因此,革命军侦察部队虽然在大同一带活动得比较活跃,也跟姜?有过接触,姜?一直犹豫不决,未能叛清顺应革命。
      姜?的举棋不定,有着诸多原因。
      其一,姜?此时并没有掌控多少兵权,他一旦叛清,必然被清军将领吴惟华所灭;其二,革命军远在陇右,跟大同之间阻隔着千余里,姜?就算叛清树立了革命军旗帜,遭到清军围攻时,革命军根本无法施救;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姜?非常怕死,胆子非常小,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先后投降大顺和大清。
      像姜?这样胆小如鼠,投降成了习惯,没有任何操守和气节的人,姬国卿是非常看不惯的。
      要不是真正的历史上姜?最终还是顺应了南明而反清,姬国卿才不会派人前来争取姜?。
      对姬国卿来说,一旦姜?归顺了革命,就等于在清廷的卧榻之侧安置了一颗定时炸弹,或者是在清廷的脖子上抵上了一把尖刀。
      如果姬国卿想尽快夺取中原,驱赶满清出关的话,他就会早早地策反姜?,把革命区开辟到山西,逼迫清廷退出北京。
      不过,那样的话,大同一带肯定会成为清廷必须夺取的地带,革命军也必须在大同部署足够的兵力。
      由于姬国卿并不想早早地掌控中原,驱逐满清出关,姬国卿只想先将西藏、新疆、河套地区解决后,再进兵中原。故而,姬国卿策反姜?的力度并不大,只求侦察部队能够在大同一带存在就行。
      姬国卿没有派遣多少革命军到大同来,甚至没有派遣任何一支像样的队伍到陕北去,毗邻大同,姜?也就根本没有胆量对满清“举旗造反”。
      不敢反叛清廷,姜?也就只能在清廷的压制下忍气吞声,毫无尊严地活着了。
      姜?没了兵权,并且还没有什么尊严,他能够指派的人就很少。
      此时,最受姜?喜爱的三房小妾及四女儿到街上买布,所派的四名家丁中,就有三人是革命军的侦察兵。
      革命军有意拉拢姜?投身革命,姜?也受够了各种屈辱,其他人指望不着的情况下,只能信赖并重用自己曾经的心腹和革命军侦察兵了。
      姜?有一妻两妾、二子四女,这个姜雪晴是姜?的四女,也是姜?的幼女。
      由于三房小妾梅诗琳样貌绝美,幼女姜雪晴继承了母亲所有的优点,除了年纪稍显幼小,没有长开,有点青涩之外,这个姜雪晴长大了之后绝对是天下少有的美人。

第 659 章 姜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