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670 章 另一种形式的战争[2/2页]

吃饭穿衣 樱井木木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将清军阵营有人的人控制了起来(其实,高峻和谷春山就是跟着唐以杰学的),将没有人在清军阵营的,全部当作清军的奸细和探子杀掉以绝后患。
      这样一来,投靠革命军的都是被清廷和官府以及富人迫害的穷苦人,他们对富人、官府和清廷可谓是仇深似海,接下来跟清军作战时,不用动员他们就可把仇恨转化为战斗力。
      当然,作为革命军战士,害怕日后受到军纪和律法的追究,唐以杰等人处理富人时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公审!
      凡是百姓们告发富人有罪必须处死的,革命军毫不手软,罪不致死的,革命军也绝不伤害。
      这样一来,革命军等于将富人对自己的一部分仇恨转嫁给了百姓。一旦将来革命军出现了危机,富人掌控了局面,他们也不会将全部的怒火倾泻到革命军身上。
      大同城内无法搞土改工作,因为城内根本没有土地。
      大同城之外的村镇,那就可以大搞而特搞土地改革了。
      不同意土地改革的地主和富人官员,自然成了革命军在大同地区推行革命的打击对象。
      这些人被百姓们控诉有罪之后被处死了,他们也就不会阻碍土改工作的进行了。
      革命军推行革命,最拥护的就是穷苦人,因为革命军到来之后他们的日子就都有了盼头。
      同理,革命军推行革命,最反对的肯定是富人,他们的土地和家产都被革命军分给了穷苦人,他们心里会好受吗?
      这些年,天下三分之一的人在革命区,尤其是革命军俘虏了豪格,解放了全四川的消息传播出来后,天下穷苦人涌向革命区的浪潮又高了起来。
      短短一个月,保守估计有五百万穷苦人涌向了革命区。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人,就是《革命之火》通过不断的宣传,天下人相信革命军在西域的开发和建设不是将百姓“发配”到边疆,而是让百姓们到西域去多多挣钱。
      虽然不停地有人涌入革命区,但是不去革命区的同样大有人在。
      这些人不去革命区,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他们在当前的地方吃得饱穿得暖,没必要跋山涉水到西部去。
      这些人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说明这些人最起码拥有自己的土地,还有不少的人,有着朝廷命官的身份。
      如果他们投身的这个朝廷一直存在的话,他们的富人地位就会长久保留下去。
      因此,这些人是坚决反对革命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他们也成为了革命军最主要的敌人。
      大同城内百姓害怕革命军被清军战败后离开大同城,大同城外的百姓害怕革命军离开后他们刚分到手的房子和土地被清廷富人夺了去。
      为了留住革命军,为了留住自己到手的土地,百姓们必须将清军赶出大同地区去。
      已经土改的村镇,富人的土地房子被分了,钱粮成了革命军和百姓的口粮,清军想募集粮食就没有之前那么容易了。
      高峻和谷春山暂时没有能力去大的城镇和县城去搞土改,但是把村镇的富人都控制或者消除了,乡村的百姓都投靠到了革命军阵营里,就等于把大的城镇和县城给孤立了起来(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味道”)。
      如果不阻止革命军的土改,致使土改在大同地区开展和蔓延下去,清军不但失去了粮草来源,而且还无法补充兵源。
      对清军来说,革命军的土改工作,比革命军跟他们正面作战甚至打得清军落花流水招式更损。
      革命军的土改工作,绝对称得上另一种形式的战争。

第 670 章 另一种形式的战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