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672 章 攻城[2/2页]

吃饭穿衣 樱井木木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同城的革命军将讯息传了出去,阿济格同样也将讯息传到了北京。
      接下来,就看谁的反应更快一些,更早地将枪炮运送到大同来。
      相比之下,革命军的核心在兰州,距离大同更为遥远,如果双方都打算动用火器掌控大同的话,估计阿济格已经将大同拿下并修筑好了损坏的城墙后,革命军那边的枪炮还没有到。
      因此说,阿济格愤怒归愤怒,他还是能够沉得住气,敢于跟大同革命军耗下去的。
      唐以杰“自封”为“晋北革命师师长”,这一点还没有得到革命司令部的承认。
      再说,革命司令部近期的战略重心不在东方,更不在大同,而是在西域。
      如果革命司令部得到信息后训斥唐以杰一番,并坚持不派兵支援唐以杰,唐以杰也是非常无奈的。
      相较之下,唐以杰的处境远比阿济格困难。
      不管怎么困难,眼下面临的战争是考验大同城守军的时候。
      大同城的守军,只有两千多人杀过人见过血,上过战场的人数不到一千五百人,大多数的人都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他们的战斗力很值得怀疑。
      城头上,已经有人不小心被城下清军射杀了,城下清军被射杀的可以忽略不计。
      清军的攻城部队中,混杂的弓箭手不但数量是城头守军的三倍,而且都是弓箭手中的佼佼者。
      在弓箭手这一方面的比拼中,革命军完全落于下风。
      第一架云梯靠在了城墙上,一名瘦弱的战士刚想顶开云梯,被督战的姜?给阻拦。
      姜?带兵多年,经历过的战争不是十次八次,他知道刚开始阶段能够攀爬到城头的清军数量非常少,对守城者威胁不大,守城者这时必须沉得住气。
      等到大量的清军都把云梯靠在城墙上,很多的清军开始爬上云梯后,动用滚石檑木对清军的杀伤才最大。
      再说,清军的弓箭手非常刁钻,城头守军只要一露头,就会被清军弓箭手射杀,放少量的清军登城,清军的弓箭手“投鼠忌器”,害怕伤到自己人,他们就会适当地减少射箭。
      另外,革命军携带的羽箭数量是有限的,此时清军的弓箭手差不多已经用掉了一半的羽箭,等到清军弓箭手的羽箭用得差不多时,就是守城革命军发威的时候。
      唐以杰经历的战争太少,这几年主要是跟土匪的小规模打斗中掌握了一些战争的小技巧。指挥大规模的部队攻城守城,不是唐以杰能够胜任的,唐以杰也就非常知趣地将指挥权交给了姜?。
      再说,唐以杰“退到幕后”,也便于危机时刻脱身逃出大同城到周边的山寨中去避难。
      姜?被委以重任,数年来第一次体会了统兵数千并指挥作战的快感。
      数年来忍气吞声,已经被人看作是懦夫,在大同的存在感非常低。
      此时被革命军委以重任,数千将士都听自己指挥,这让姜?重新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这次战争如果最终胜利了就不说了,如果失败后战死,姜?也算是死得轰轰烈烈,因为这是代表革命军为天下百姓而死的。
      革命军其他的本事且不说,鼓舞人心的话总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让人热血沸腾。
      或许,这都是从姬国卿那里学到的,任何时候都能将话说得大义凛然、肃然起敬。
      几日来,唐以杰不少带着姜?、杨振威在士兵中间、百姓中间宣扬什么“革命精神”、“人民至上”、“为民而死,永垂不朽”、“死了我一个,还有万万人”、“大同闹革命,就不能过于依赖革命司令部,大同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的胜利是属于革命者的”、“满清残害百姓,为祸天下,甚不得民心,早晚有一天被革命之烈火焚烧成灰烬”、“大同百姓团结一心,阿济格必然被赶出大同”……
      第一个清军登上城头后,清军弓箭手在这一块的射击顿时停止。
      在姜?拦阻下,守军没有马上过去跟登城清军厮杀,故而就有了第二个登城的清军。
      “杀!”

第 672 章 攻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