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错,”姜?也叹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前朝张养浩做的词,自崇祯乃至万历以来,天下灾祸不断,兵祸也不断,最苦的还不是百姓?
“当今这天下,也只有姬三公子将天下百姓装在了心里。
“只可惜,姬三公子分身乏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是救一个百姓算一个了。
“想把天下百姓都解救了,那可不是三年五载能够做到的事,这都需要时间啊!
“唐兄弟,我姜?刚到大同时,大同这里有人口约五十万,此时你再看,这里能凑齐十五万人口就非常困难。
“那么,不见的三四十万人口都去了哪里?
“一半死于天灾,一半死于人祸,而这个人祸就是战乱。
“我当初一而再地投降,一是觉得自己无力战胜敌人,其二也是不愿百姓跟着受苦啊。
“接下来的这些日子,咱们可以尽量说服百姓,让他们都西去革命区避难,最好他们都能到兰州一带去。
“如果他们执意留下来,咱们也就强求不得,只能是带领着他们跟未来的清军做一死战了。”
唐以杰灌了几口汤水,跟着叹道:“看来只能如此了。”
……
凛冽的寒风中,大同百姓相互搀扶着,相互照应着,他们留下了家园和牲畜,带着少许的干粮和被褥棉衣,擦着眼泪依依不舍地扭头向东看着逐渐远去的家乡,步履蹒跚地向西边挪动着脚步。
留在大同,基本上是死路一条,到西边的革命区去,就有活着的希望。
可是,不管怎么说,天下人有谁愿意舍弃生养自己的家乡呢?
留下了足够的粮食,是给那些誓死保卫大同家乡的青壮们食用的,留下尽可能多的牲畜,也是给那些青壮义士们当脚力和吃肉所用。
只要能够抗击清军,不让清军夺走大同,义士们就算将大同的粮食和牲畜都吃干净了百姓们也愿意。
体弱多病和异常眷恋家乡的,要么被安置到大同周边的山寨中,要么留在大同。
他们这些执意留下的,宁肯看着自己和家乡一同毁于清军之手,也不愿意舍弃自己的家乡。
离开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留在大同地区的大概还有四五万人,能够拿起刀枪弓箭杀敌的,竟然多达两万!
唯一让唐以杰感到好受的就是大同革命区的土地,这些东西不管是谁来了都夺不走的。
另一方面,此时庄稼地里没有种植多少庄稼,仅有的麦子此时也不害怕践踏。
等到三四月份儿李定国带着大军到来后,这些土地和庄稼就还是革命军的。
四万多人,而且超过一半都是不能战斗的老弱,这些人来守卫大同地区方圆数百里“疆域”,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将所有的老弱都移出大同城,分散到各个山寨和山村之中,大同城只留下两千人作为引子,引诱清军到来后直奔大同城而来,剩下的义士们全部分散到大同各地,以连为单位跟清军做游击战。
唐以杰坚持亲自守在大同城,被姜?所拒绝。
姜?没有了后顾之忧后,回想起自己此前的种种过往,姜?决定以身殉城来洗刷曾经的耻辱。
因此,姜?坚持让唐以杰、杨振威等人离开大同城到各村镇中跟清军打游击,自己带领着两千“敢死队”作为诱饵留守大同,吸引清军的到来。
第 701 章 救百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