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由于过分激进,根基未稳下被清军和马骏飞打了个措手不及,从此丢失了到手的宁夏地区,至今宁夏地区都未重新被夺回。
革命军此时好不容易稳住了陕西,如果接着激进的话,深入到大同的军队被分割后成为孤军,清军再趁势进入到刚刚稳定的陕西,就算不致陕西像宁夏那样丢失掉,那对革命军的打击也是相当大的。
因此,姬国卿此时要求的就是一个稳,不允许任何人激进。
唐以杰根本不理解革命司令部的意图,以为第八军很快就会来到大同,自己重新夺回大同城指日可待,于是便把刚刚成立的先锋团团部安置到了距离大同城最近的鸦儿崖。
团部距离大同城最近,那么革命军也就“必须”在距离大同城较近的地方频繁活动。
因为,跌落到了谷底的唐以杰是极不愿意丢掉大同地区的各个村镇的,他不想仅在大同地区掌控几个山寨。
在大同地区乡村中的游击活动,确实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唐以杰这里的损失也是极大的。
阿济格夺去大同城后,一系列的清剿战争,杀死了“唐以杰的人”近两万,而“唐以杰的人”只不过杀死杀伤清军三千挂零。
同时,这段时间丢失掉的粮食达到了总存粮的三成。
如果接下来的春耕季不能夺回大同的话,大同地区的土地将全部荒芜,这一年就颗粒无收了。
到那时,就算夺回了大同,赶走了清军,大同地区还必须从其他地方运送粮食来赈济这里的革命军和百姓。
大同地区超过十万的百姓安全地撤到了延绥地区或者是关中,姬国卿得知大同地区留下的人不足五万后,已经暂时放弃了大同。
姬国卿知道大同这个地方几乎跟东北差不多,一年只能收获一季作物,错过了春耕季,这一年就算是废了。
此时革命区需要养活四千万(实际上早就超过了四千万)人口,区区五万人对姬国卿来说,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能将大致估算出来的四千万人全部养活,已经是姬国卿最大的能力了。
指示中指导唐以杰跟清军展开游击战,目的就是让唐以杰尽量地保存实力,拖住阿济格,不是让唐以杰以游击战的形式消耗阿济格。
姬国卿心中已经放弃了大同,就不打算在近期从阿济格手中夺回大同。
因为大同一旦解放,大同的百姓会有很多人回乡。
大同错过了耕种季,一年之内颗粒不收,大同地区人口越多,革命司令部运送粮食到大同的压力就越大。
同样,大同距离北京也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将粮食运送到的路程。从北京运送粮食到大同,少说也得半个月。
大同的阿济格得到补给比较不方便,在耕种季到来之时,他是会考虑恢复大同地区的一些生产的。
如果唐以杰不把阿济格惹得太恼,阿济格是不会在大同地区进行灭绝式的清剿的,阿济格也想留下些人手去为他劳动。
没有过高战略眼光的唐以杰是无法看到这些问题的,他们频繁地找机会歼灭清军的小规模巡逻队,以消耗清军为目的,这让阿济格怒不可遏,于是实行了灭绝式的清剿。
当然,阿济格是不会彻底将大同地区变成一个无人区的。大同地区真的没有了其他的一个人,仅仅剩下了清军,阿济格就不是寂寞那么简单了。
在寂寞的背后还有孤单、无助和凄怆。
实际上,在大同城
第 710 章 放长线钓大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