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七章 洛阳之变(十)[1/2页]

大晋皇族 长乐驸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谥号这个事情,还得从古制开始说起,不过那是长篇大论了。
      简单而言,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做的事情来给皇帝上的谥号。
      比如晋朝的开国皇帝,因为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中原战乱,在武功方面颇为突出,所以死后上庙号高祖,谥号武帝。
      这算是对高祖武皇帝功绩的肯定,这个武,是一个美谥。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谋士之所以说皇帝不配文帝,那是因为文这个谥号也是一个美谥。
      但是纵观皇帝做的事情,他还真不配!
      所以裴矩一时之间还真不好反驳。
      谋士接着道:“至于庙号太宗,那更是大大的不妥!”
      “先圣云,祖有功,而宗有德。但是先帝在位之时,苛待黎庶,横征暴敛,开凿大运河,征讨高句丽,消耗民力,岂能配得上太宗!”
      “而且,我朝承袭汉制,岂能这样擅自上尊庙号!”
      庙号和谥号又不同了。
      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每个皇帝都能有谥号,但是不一定每个皇帝都能上庙号。
      依汉朝而言,刘邦庙号高祖这完全没问题,但是他儿子汉惠帝刘盈就没庙号了。
      而刘盈的弟弟刘恒,才是太宗孝文皇帝。
      之所以谥号是孝文,那是因为汉朝以孝治理天下,所以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
      比如后来的汉武帝就是世宗孝武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有庙号,刘盈为什么没有?而刘盈的弟弟刘恒却有?
      再者,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也没有庙号,但是汉武帝刘彻却有庙号世宗呢?
      简单而言,这是依据皇帝生前的作为来评定的。
      谥号的好坏,从皇帝的所作所为来确定。
      庙号有无,从皇帝的作为来看。
      刘邦建立了大汉,所以他是高祖皇帝。
      刘盈懦弱无能,所以他没有庙号。
      刘恒积蓄国力,开创文景之治,所以他有庙号。
      至于汉武帝自不用多说,所以他也有庙号。
      那么有庙号的皇帝和没有庙号的皇帝有什么区别呢?
      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祭祀!
      有庙号的皇帝,只要皇朝不灭,永受血食供奉。而没有庙号的皇帝,三代以后的祭祀就全看当时皇帝心情了。
      庙号这东西,其实说到底就是用来肯定皇帝功绩的。
      没有嘛,那就挺尴尬的。
      如果晋室没有全面承袭汉制,那自然可以随便来。
      但是晋室承袭了汉制,那就不能了。
      两汉对庙号这个事情非常的严谨,连汉景帝刘启那样的皇帝都没有庙号,这位刚刚死掉的皇帝又有什么资格上庙号呢?
      是故,裴矩没话说了,因为这是事实,他辩驳不得。
      宇文述看着裴矩吃瘪心里非常舒坦,他看向谋士,说道:“那依先生来看,该给先帝追赠什么谥号呢?”
      他自动忽略了庙号,因为皇帝姜况不配!
      谋士呵呵一笑,吐出一个字。
      “炀”
      闻言,裴矩等人脸色大变。
      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
      这等于在说先帝是一个好色无礼,背信弃义,欺压百姓的皇帝。
      说皇帝背信弃义,裴矩等人还不好反驳,毕竟他逼得各大世家要死要活。
      但是好色无礼就是凭空捏造了。
      至于欺压百姓,皇帝也并没有做什么,至少他对江南的百姓就没怎么欺压过,所以这个谥号是故意来恶心死掉的皇帝的。
      为的,就是要将皇帝钉死在史册的耻辱柱上!
      “胡言乱语!”郑善愿出口打断,说道:“陛下纵有过错,但是岂能追赠谥号炀,这是在凭空诬陷!”
      “不错,我也不同意!”裴矩也是阴沉着脸。
      虽然他对皇帝无感,但是皇帝要是被追赠了炀,他这个曾经效命皇帝的臣子算什么?
      助纣为虐?
      庙号他们可以不争,但是谥号必须要争一争,实在是因为炀这个谥号不仅是耻辱,而且也是在否认皇帝,诬陷皇帝。
      因为谥号的关系,双方争了起来。
      约莫过了两个时辰,宇文述妥协了。
      不妥协也没办法,为了一个破谥号和裴矩他们争一点意思也没有。
      最终,皇帝被追赠谥号戾。
      不悔前过曰戾,

第一百一十七章 洛阳之变(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