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六章 季秋之始[2/2页]

大晋皇族 长乐驸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实话,作为都城的县令,太原县令周?M其实如履薄冰。虽然太原油水多,但是架不住官也多。
      指不定哪天走路上就得罪了权贵,所以周?M其实很小心翼翼的当差。
      当昭王的亲卫将东市发现假钱的事情告知之后,周?M二话不说,立刻调集县衙所有的差役进入四市调查。
      假钱这事儿太大,一个处理不好,他就得挂印而去。
      在一番仔细搜查之后,还真发现了不少在太原销赃假钱的商人,顺藤摸瓜抓到几个造假币的。
      然后,刑部尚书韦施笕充分继承了他族兄韦施纶的长处。
      夷三族!
      抄家!
      秋后问斩,九月行刑之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聚集在北门,看着侩子手咔嚓一声手起刀落,人头滚落,纷纷拍手叫好。
      参加九月中正选士,出身清河崔氏的崔云摩见到这一幕,下意识闭上了眼睛。
      太血腥了!
      “崔兄,先去客栈吧。”
      身边,出身清河张氏的张闳拉了拉他袖子,很显然有些不适应。
      “走。”
      俩人转身就走,挤出人群,向着客栈而去。
      路上俩人不免就此番中正选士的事情议论起来。
      北晋拿下河北之后,河北的士族全都投靠了昭王,自然而然地派出族中优异子弟参加中正,入朝为官。
      九品中正制度,在姜承枭看来就是个鸡肋,阻塞社会发展的垃圾。
      朝廷在县、郡设置中正官,选拔人才。
      怎么选拔呢?
      第一看家世,家里面出过大官的,出身士族的,履历上上。
      第二看品德,这很简单,就是生活作风好不好,平时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朝廷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定品级。
      这种制度,在世家门阀横行的晋室,那就是个笑话。
      你行不行,不是看这些,而是看你出身。出身世族门阀,那你就行,轻而易举的就能被定为上三品然后进入京城参加大中正官的遴选。
      其他的,地方的小家族,郡望,勉强混个中三品,那就是烧高香了。
      至于下三品,那是为寒门准备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就是这么来的。
      崔云摩也好,张闳也罢,是否有真才实学,没人知道。
      类似杜如明这样的咸鱼翻身,只能说五十年难得一见。
      “听说这次的大中正官是吏部尚书王大人。”张闳说道。
      崔云摩道:“王大人乃是名闻天下的大儒,由他来做大中正官合情合理。”
      “只怕到时候王大人亦不免徇私啊。”张闳撇撇嘴。
      “你的意思是王大人会提拔并州士子?”
      “那还用说么,听说朝廷中,不少的官员都是出身并州,咱们河北的前辈实在太少,只怕咱们此次捞不到好官。”
      崔云摩迟疑道:“内史令崔文?大人,太师高巽大人,御史大夫卢怀慎大人都是咱们河北人啊。”
      张闳嗤笑,“那有什么用,你知道么,现在大家都将六部尚书称作天阁六相,除了昭王,那六位最大。六相之中,吏部尚书王大人和礼部尚书裴大人都是并州人,你说到时候他们偏谁啊?”
      这么一说,崔云摩不免有些紧张。
      “昭王难道不管此事吗?”他压低声音寻问。
      张闳摇头道:“不好说,我听别人说,此番王上为了任命咱们河北的人进入朝廷为官,在天阁和大朝上与百官数次商议,最终才让几位大人进入中枢,怕是王上也对王大人和裴大人不好说什么。”
      崔云摩咬了咬牙,“难道我们无计可施吗?”
      “这倒未必,越是如此,咱们河北士子越要团结,否则更加危险。”张闳道。
      “张兄说得对,咱们快些去客栈,与河北的诸位同窗商议。”
      “好。”
      俩人不由得加快脚步离去。
      大晋皇族

第六十六章 季秋之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