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旁白:
从小到大,哪怕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艺考,酥扎也没有觉得像此刻这么心慌。她悄悄地将房门打开一条缝,看见田螺奶奶在客厅里津津有味地追那些“婆婆妈妈”的电视剧,看到有笑料包袱的地方还笑得前仰后合。酥扎觉得自己眼眶湿润了,又悄悄地把门关上了。
站在门后,酥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坐下来,重新拿起了画笔……第二天一早,酥扎将昨晚的画作发在了朋友圈,画上,一位身穿防疫服的医生正和戴着口罩的奶奶、阿草、贵姐齐心协力一起死死拉住一位重症患者,而患者的脚下,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叫做“死亡”的深渊……
2010年2月15日酥扎小姐姐的朋友圈:
“这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只是擦伤!”
旁白:
酥扎小姐姐这条朋友圈下面的留言从没有像今天如此严肃和深沉,大家都在为医生和病人鼓劲、为武汉加油、为生命祈祷……
酥扎一边吃田螺奶奶给她精心准备的早餐,一边开始刷朋友圈。她不敢抬头看奶奶!
忽然她发现了洋码头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张图,图中一群中国年轻人站在意大利米兰国际机场,身后是一堆亟待运往中国的医疗物资,而他们手中,高高举起一个中英意三国文字的牌子,牌子上写着:“救援中国,求人肉带回医疗物资!”而举牌的一个高个子青年,让酥扎将端到嘴边的牛奶嘭地一声放了下来:“全明星!”
酥扎仔仔细细再看了n次这张图,发现全明星身后的那些物资上,除了贴着捐助者联系方式、定点捐献等信息外,还无一例外贴上了醒目的四个大字——“高温青年”!
酥扎赶紧打开500号人的“高温青年”大群,发现一夜未刷,里面已经有上千条信息。她赶紧在群里“爬楼梯”往上刷,一个个江洲海外华侨全球购买抗疫急救医疗物资的信息让她的心跳不断加快:
“高温青年驰援祖国群”
▲旅居美国50年的老华侨黄先生一声号召之下,蚂蚁搬家战术,几乎美国所有的超市和药房,都被江洲华侨深度购买!
▲在迪拜创业的江洲90后发动所有的员工都去找医疗抗疫物资,花巨款购买2200多箱防疫物资驰援家乡。为了能顺利将购买到的物资都用保鲜膜包好打包发货,所有员工都连续30多个小时加班加点,连吃饭都没时间。
▲远在塞尔维亚的江洲华侨为了尽快将防疫物资送回国内,与塞尔维亚国家邮政局直接对接,并顺利将物资运抵国内。
▲江洲马来西亚华侨朱先生连夜飞马来西亚,通过各种关系,地毯式搜索、抢购500箱物资、目前这批物资委托江洲卫健委定向捐赠。
…………
旁白:
酥扎一边刷,一边感叹:这是真正“涓滴可汇海啊!一股来自世界各地的抗疫暖流正汇聚而来!加油,高温青年!哈,我也是‘高温青年耶耶耶!”
在这个独特的大群里,酥扎还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新名词:比如
“巴西4万个口罩”、“洛杉矶医疗物资到温”、“巴拿马体温枪”、“德国高端防护服”、“南非ff2口罩”、“美国n95口罩”……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都是由“高温年”志愿者牵头的的海外捐赠项目。这些名字的背后,又有各自以此命名的独立小群,像这样的小群,在高温青年志愿者大群外,累计加起来共有107个。当可信货源找到后,志愿者们就在这些小群里,都标注“认捐者”“志愿者”,方便大家辨认和后续工作。
为了使整个捐赠流程更为公开透明,每笔捐款捐物的数量、来源、去向等关键信息都被一一记录,在网上公示、接受监督。而这些数据,又是由一位精通计算的大学计算机专业老师帮忙计算完成的。
哇哦,酥扎发现了同龄人:肯恩大学一个由二三十个在校大学生组成的翻译团队主要负责行动中海外物资采购的翻译工作。
酥扎发现这里简直是一个分工明确、布局严密、人才荟萃的“抗疫”作战的指挥中心。越看她越心生佩服:哇擦,悟空炒那大表哥真是神了!简直了!
第17章 “高热会长”VS 全球“高温青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