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83章 授课(下)[2/2页]

我的朋友叫朱允炆 独孤君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乱世所弃,然则若逢治世,必然昌盛。汉、唐,北宋,已然明证,而我大明如日初升,未来必现将儒学更推进一步之人。”
      太孙道:“果真如此,非先生莫属。”
      方先生看着太孙道:“非我自谦,我本驽钝,倘若能追随一代圣君左右,一展心中抱负,已经是莫大幸事。”
      太孙道:“先生大才,必能如愿。学生告退,若先生不弃,当再来请教!”
      方先生道:“皇太孙慢走。”
      太孙直视我,我真的很冤枉,我可没有一丝泄密,就没有说梦话就不得而知了。
      方先生道:“龙公子明断,是我权且一猜,与独孤无涉。”
      太孙恭谨行礼,问:“那先生是何以得知我的身份的?”
      方先生道:“公子龙行虎步,进退有据,目光灼灼,神情庄重,虽年轻但举止沉稳,话语少然切中要害,吾多年教授学生以儒学,间习杂学,相人自由道理。”
      太孙道:“时机不至,非我故意隐瞒,还请先生见谅。”
      方先生道:“成大事者,自当如此!”
      太孙道:“既如此,容学生告退。”
      我送走太孙,对方先生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学识渊博也就罢了,还能洞明世事,灵活机变,认出太孙更是难能可贵。但是最要紧的,是他能推测将来。
      的确,他在儒学传承上有贡献,但是跟后来的那位比起来,确实不能比,因为明代真正走向思想高峰的,那是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王阳明。
      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所谓心是宇宙,宇宙便无边无际。心之所达,理随心至。心离开了理,便无法存在;理离开心,理便无所依托。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在那个时代真是最激烈的思想交锋。然而唯有知行合一,方是人间正道,熠熠生辉。
      他们都是圣人,我辈只能无限仰望,砥砺奋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第083章 授课(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