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个消息,当时秦家父母对秦守礼和连漪的事不仅是不喜,而是十分抗拒。
因为这件事,秦守礼曾一度和家里人闹僵。
“会不会是秦家长辈一怒之下,派人灭了连家满门?”余音大胆猜测。
“你傻啊。”薛凝好敲她脑袋,“就算他们再不喜欢这个媳妇,等连漪嫁过去,还不是任他们搓圆捏扁。何必要因此担上人命?”
而且这样的世家大族,是最怕惹上麻烦的。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荣誉,所以才不愿自废羽翼。
秦家不会因为这个做出这样的事情,那还能是谁呢?
连家在私交上没什么仇怨,但是在生意上就不好说了,这个东西你来我往,十分复杂。
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得罪了谁。
现在线索又断了,几人有些无奈,只好等什么时候素飨斋开了,进去探探。
“阿弥陀佛。”小和尚向他们行礼,“若几位施主无事,那小僧先去城楼脚下帮秦二公子施粥。”
闲着也是闲着,他一说,除了孔先的几人都要去。
孔先,自是因为他的私塾还得上。
城门外还是同那日相同的景象,长长的队伍,从城门下延伸到视线都不能到达的地方。
他们找路、打探消息的这一会儿,已经到了晚膳时间。
这次施的倒不是粥了,而是一碗碗水煮的野菜。
不过这对于长时间什么也吃不到的流民,已经是顶好的美味了。
“嘿,小和尚,最近缘化的怎么样啊?”施粥的小厮看见小和尚,倒是颇为熟稔地打招呼。
小和尚接过其中一人的勺子,一本正经的回答:“缘是没怎么化,不过遇到了几个心善的小施主,很大方地请我吃了好些东西。”
冤大头薛凝好:“也不算是请吧,算是借。记得以后上了山拿私房钱还我。”
“!”小和尚震惊了。
原来你每次那么大气地说“有什么喜欢吃的就自己点”,只是客气话吗?怎么听都是在请我吃饭吧?
已经习惯了日常被请的小和尚万万想不到,还有借这个说法。
还要他拿私房钱还。
和尚的私房钱多难存啊。
他现在吐出来还来得及吗?
“不逗你了,请你的。”看那越发惊恐地傻样,薛凝好难得地放过了他,从另一个动作已经明显乏力的小厮手上接过勺子。
余音和周柒也照着她的做。
几个小厮一顿要给成百上千个人打粥,中间还不得歇,手早就酸软了。
此时有人过来接活,自是求之不得,也不客气了。
等到几口锅都见了底,人群也稀稀拉拉散了,秦守礼这时才得了空,过来见几人。
“我替城外的百姓谢过几位了。”
他对新来太平城的这三位还有些印象,人很难不对长得好看的人有印象。
太平城中的人,尚且对城外的乱像坐视不管;而他们刚来此地,却能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今日也是第一次来,做这些,也算是取悦自己。”薛凝好回他,“秦二公子每日都来施粥做善事,才是真正好心肠的人。”
“哪里。”听他这样说,秦守礼有些苦涩地笑笑,“我现在哪算得上什么好人,不过是为了一个承诺罢了。”
薛凝好眉心一跳,有戏。
他说现在不算,说明发生了什么事,违背了他的良心。
然而她还想问些什么,秦守礼却是表示不愿再提这些伤心事,然后和小厮一起收拾着铺子。
74 城北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