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 做人做事的技巧:吃亏在明处吃[2/2页]

龙神异界维和记 晶逝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胡雪岩原本只是江浙杭州的一个小商人,他不但善于经营,而且还知道如何做人,颇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往往会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闹不能使他满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业。他想,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投地。大商人吕不韦另僻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所以,胡雪岩也想重新走这条道路。
      杭州有一个小官员名叫王有龄,他一直是一位有野心的人,很想往上爬,但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也只能罢了。胡雪岩与他也有些来往,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归。王有龄对胡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空手总是套不了白狼。”胡雪岩说:“我愿意倾家荡产来帮助你。”王有龄说:“我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胡雪岩变卖了家产,筹积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去京师求官后,胡雪岩仍旧干着以前的行业,别人的对他的讥笑他从不放在心上。
      几年后,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要求,胡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有龄是一个非常讲义气,重感情的人,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的店中购物,胡雪岩的生意越来越好、越作越大。他与王有龄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后来,太平军占领了杭州,王有龄上吊自杀。失去王有龄这个大支柱,对于胡雪岩来说,就是天塌地陷了,但他并没苦闷多久,又重新找到了支持者,他看中了新任的浙江巡府左宗棠。他拿出一部分银子,为左的湘军办粮饷和军火,赢得了左的好感和信任。后来,随着左宗棠权力不断地升高,胡雪岩的好运也是连续不断,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成功除了靠本身的经商才智外,最关键的就是靠他练达的社交能力,他善于制造机会和利用机会,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懂得吃亏,吃明亏,令朋友信赖他的宽厚和真诚。因他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今天,给朋友的是一滴水,明日,朋友将以涌泉来相报,古人早就说过“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瑶琚”,胡雪岩就是以吃明亏来交友,以吃明亏来发展自己的宏图。
      《菜根潭》上说:“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它的意思就是说,别人有缺点或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好处。
      所以,有时要学会吃亏为朋友掩饰一些是非,既让他觉得欠你的人情,又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凡是会交朋友会办事的人,都会很乐意地为朋友遮掩一下,这是中国人常用的手法。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里种了西瓜。
      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国的亭卒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西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国的亭卒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夜里偷跑过去,把梁国亭卒的瓜身全给扯断了。梁国的亭卒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并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
      宋就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身,那么我们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著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可以让它们知道。”
      梁国的亭卒听了宋就的话说得非常理,于是就照办了。楚国的亭卒发现自己瓜秧的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国的亭卒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的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亦以示酬谢,结果他们化敌为友成为了友好的邻邦。
      为别人掩饰过失,这是一个搞好彼此关系的机会。当朋友在众人或是你面前犯了错,你一定要抱著吃亏的心理,干脆就给他个面子,帮他一把,使他从内心深处佩服你的为人。明处吃亏,并不代表就没有利益可享。

第44章 做人做事的技巧:吃亏在明处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