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能凭佛的智慧,完全了解此人的修行,完全能看到他将来一定会修得无边无量的功德。”
这一品主要是讲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而达到了没有心无所挂念,无所牵挂,是内心明朗,从未得到了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成为智者,我们要摒弃那些无关紧要的牵挂,不是所有的,我们要做好眼前我们要做的,不要瞻前顾后的放不开自己的手。
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释迦牟尼说道:“须菩提,假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女,在早晨用恒河沙这么多的生命来作布施,中午又用恒河沙那么多的身体、性命来作布施,下午也一样,像这样用百千万亿劫那样长的时间,用身命来作布施;如还有一人,听见《金刚经》完全信奉不怀疑,那他的福德就超过前面那个布施的人。
何况此人还抄写、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经文。须菩提,概括地说,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
我是为立志修成大乘的人说这部经的。倘若有人能受持诵读此经,或对人讲说,我便能以天眼悉知此人、悉见此人能修成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像这样的人,就可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
须菩提很是不解的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释迦牟尼回答道:“须菩提,假设是喜欢小乘法之人,他执著于自我之心、他人之心、众人之心、寿者之心,那他就不能听受、诵读、为人解说此经。须菩提,无论在什么地方,假如有这部经,那么一切的天人、阿修罗全都应当供养此经。应该知道此处即是释迦牟尼塔,都应该毕恭毕敬,环绕它顶礼膜拜,用种种香、种种花散在这个地方。”
这一品说的内容很简单,也就是说我们都要拥有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指的大目标,不是眼前的目标,但是在这个目标是由多个很小的小目标累计成的,为了这个目标不要惧怕面前的困难阻碍,只要有恒心你就能和得到真正你想要的。
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释迦牟尼说道:“再说,须菩提,若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善女,能够受持诵读此经,如还被别人轻视作贱,这就是由于前世做下了罪业,应该现世遭受恶报。因为现世被人轻视作贱,那么前世的罪业就抵消了,就可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
须菩提,我回忆过去也曾受过无数的劫,在然灯佛之前,我得逢过无数的佛,我全都恭敬地奉养,侍候,没有空过一佛。如果再有人在后世能够受持、诵读此经,所得功德,和我在前于三大阿僧祗供养四千八百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佛的功德相比,还不及我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甚至都不能用数字来譬喻。
须菩提,倘若善男善女在后世能受持、读诵此经,那他的功德,如我说出有多大。也许有人听了,会心意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应当知道此《金刚经》的义理是不可思议的,受持、诵读此经所得的善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品也就是说我们在受苦或者是受难你要坚持住,因为我们以前都坐下了业,我们是来还请我们的业债,我们可能所得到的比起那些大智慧者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不要因为这个就不去接受了,要忍受住,最终能获得道更多的智慧。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此时,须菩提又问释迦牟尼:“世尊,如有善男善女要想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那么他们应该如何守住自己的心念?如何远离诸相的干扰而降伏其心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善男善女发愿欲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他应当生这种菩萨心:要灭度一切众生,即度脱一切众生,令其共成佛道。度完众生后,又认识实际上无一众生是自己灭度的。”
须菩提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须菩提,如菩萨心中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他就不是菩萨。”
须菩提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回答:“须菩提,本来就没有什么佛法能启发人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心。须菩提,你意下如何?我在然灯佛处,我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吗?”
须菩提道:“没有,世尊。按照我意来解释佛所说的道理,世尊在然灯佛处没有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迦牟尼回答道:“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佛法能使人开启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大门。须菩提,倘若我有得此法,那么佛就不会授记我,对我说:我寂灭后你将成为佛,佛号为释迦牟尼。”
须菩提问道:“这是什么缘故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如来二字,就是一切诸法都无法可得的意思。假如有人说,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须菩提,其实没有什么法能使佛开启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之门。须菩提,我所修成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其中其实既无实又无虚。所以我才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我说一切法也即是非一切法,只是名叫一切法。须菩提,就好比说人的身材高大。”
须菩提说:“世尊,您说人的身材高大,就是非高大,是叫做大身。”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道:“须菩提,菩萨也是这样。如果菩萨这样说:我应当灭度无量众生,那他也就不是菩萨了。”
须菩提问道:“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回答道:“须菩提,你要记住: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因此佛说一切法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须菩提,倘若菩萨说这样的话:我应当庄严佛土,那他也就不叫菩萨。”
须菩提又问:“这又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回答道:“我说庄严佛土,也就是非庄严,只是叫做庄严。须菩提,如菩萨能彻底解悟无自我相状的佛法,那我才称其为真菩萨。”
第200章 金刚经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