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作布施之人的福德,赶不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以至无法用数字来表达。”
这一品讲的道理很简单,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去可拿着一些看得见的东西和看不见的东西比较,那是没有可比性的。
第二十五品化天所化分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须菩提,你再想想,你们这些人不要说佛有这样的心念:我应当灭度众生。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须菩提问道:“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众生需要佛来灭度的。如说有,那么佛就有了自我、他人、众生、长寿者的相状。须菩提,佛说有我,即非有我,然而凡夫俗子却以为确实有我。须菩提,凡人,就是佛所说的非凡人,只不过名叫凡人。”
这一品讲的有时候我们都是很自我,看到他人怎么样怎么样,到最后来影响到的还是自己,我们不要因为他人怎么样,我们自身怎么样,从而摒弃了我们应该要做的事情,我们的目标,要有一颗坚定地心。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释迦牟尼问须菩提:“须菩提,你再想想,能凭佛的三十二身相来认识佛的本性吗?”
须菩提答:“是的,是的,能够凭佛的三十二身相来认识佛。”
释迦牟尼说:“须菩提,如果凭佛的三十二身相就能认识佛的本性,那么转轮圣王也就是佛了。”
须菩提对释迦牟尼说道:“世尊,按我对您所说的意思来理解,不应该通过三十二相来认识佛。”
此时,释迦牟尼佛祖说了四句偈语:“若是以色来见我,以声音来求我,那些人是走了邪道,所以不能见如来。”
这一品讲的是我们自己看到的事物,人或者是物,不要只看他的表象,还有很多是隐藏在内在的,我们是不能看到的,如果因为一个事物的外表丑俊美好我们就去断言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释迦牟尼问道须菩提道:“须菩提,你如有这样的念头:佛不是因为具有圆满身相的缘故,而修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是因具备了完美身相的缘故而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须菩提,如你有此心念: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人,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那么须菩提,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须菩提很是迷惑的问道:“那又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回答须菩提道:“因为生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人,是不能保持空的相状的。”
这一品看似和以前的有点相悖,但是你细细体味下还有不一样的,这里说成为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者,都不是保持空的相状的,也就是说人不能没有追求了,不能不去管任何东西了,当你成为真正的智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其实你内心做装载的东西很多很多。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道:“须菩提,假如菩萨用装满恒河的沙粒那么多的世界七宝用来布施;假如又有人懂得一切法都是无自我相状的,而得以生成无生法忍的境界。那么后者所得的功德要比前者的多。”
须菩提很不解的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因为诸位菩萨都不接受福德。”
须菩提对释迦牟尼说:“世尊,为什么菩萨不受福德?”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道:“须菩提,菩萨所作福?跃褪且?扌蜗啵?恢粗??比徊挥μ傲蹈5拢??运灯腥?皇芨5隆!
这一品讲的是我们在提升自身能力的时候不要去想着怎么去接受那些福德,怎么去享受那些福德,我们应该去承受那些苦难,并且面对那些苦难。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道:“须菩提,假如有人说如来是时来时去,似坐似卧,那么此人肯定没有理解我所说的佛法的义理。”
须菩提问道:“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回到:“因为如来没从哪个地方来,也没有到哪里去,所以名为如来。”
还是一样的不要被表层的意思去误导自己,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心会引导我们进入一个误区。
第三十品一会理相分释迦牟尼问须菩提道:“须菩提,假如有善男善女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想一想,这么多的微尘,难道还不多吗?”
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
释迦牟尼继续问道:“什么原因?”
须菩提回答:“如果真有那么多微尘,佛祖就不会说微尘多了。”
释迦牟尼继续问道:“那是什么道理呢?”
须菩提回答:“佛说微尘多,就是非微尘多,只是叫做微尘多,世尊。”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道:“所以我说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非世界,是称做世界。”
须菩提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道:“如果真有世界的话,那么世界就不过是一个物质的集合体。我说的一个物质集合体,也即一个非物质集合体,只是叫做一个物质集合体。须菩提,所谓一个物质集合体的意思,是无法用言语理解的,可是凡人却硬要执著地去认识研究这个物质集合体。”
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释迦牟尼继续问道:“须菩提,假如有人说佛说过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道理。那么你想一想,此人理解了我所说的释迦牟尼的义理了没有?”
须菩提回到释迦牟尼道:“没有,世尊。此人没有理解佛所说的义理。”
释迦牟尼问:“为什么呢?”
须菩提回答道:“因为世尊您所说的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道理,也即非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道理,所以叫做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道理。”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道:“须菩提,想要生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人,对一切释迦牟尼法,都应当如此去认识,去理解,即不执著于佛法的相状。须菩提,我所讲的释迦牟尼法相状,也即非佛法相状,只是称做释迦牟尼法相状。”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道:“须菩提,假如有人拿能装满无数的世界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假如有善男善女生成菩提心,对这部经,甚而至于只对其中的四句偈语等,受持、读诵、给人演说,后者所得的福德胜过前者。怎么说给他人演说呢?即要不执著于这部经的相状,就是观照般若。”
须菩提问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一切有为法像什么呢?如梦幻泡影,又如那露水亦如雷电,应作这样看。”
释迦牟尼佛到此说完了这部《金刚经》。长老须菩提、比丘、比丘尼和所有的优婆塞、优婆夷以及世上所有的天人、阿修罗,听罢此经,全都非常高兴,并且从此信仰、受持、遵守、修行这部经!
第201章 金刚经的结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