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种种痛苦的功德。该修行者若能见到此状,心中生起闻法后的大欢喜,不知不觉,自见己身已坐在莲花台上,长跪合掌而向佛行礼。其人行礼还未抬头,即得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不一会儿便开放。当花开之时,可以听到各种声音都在赞叹四圣谛法,他自己也应时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能知自己身和他身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生死相,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身得如意的六种神通,具足八种解脱的方法。以上说的,是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的情况是这样:如果有的众生守持一天一夜的八戒斋,守持一天一夜的沙弥戒,守持一天一夜的具足戒,不失威仪,以此持戒的功德回向,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由于戒香的熏修,这样的修行者阳寿终了之时,能见阿弥陀佛与佛身边的菩萨、比丘放射着金色的光芒,手持七宝莲花来到该修行者面前。该修行者听到空中在自然发声赞颂说:善男子,像你这样的善人,因随顺过去诸劫诸佛教化的缘故,我等特来接引你。不知不觉之间,这修行者便自见己身坐在莲花上,莲花随即闭合,由此便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七宝池中度过七天后莲花才开。莲花既开之后,往生者眼得睁开,合掌礼敬并赞叹佛德。之后,得闻佛法亦心生欢喜,得初入圣道的须陀洹果位。经过半个时劫的修行后,得成为阿罗汉。以上说的,是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的情况是这样:若有善男信女、孝顺地供养父母,处世为人仁慈友爱,此人阳寿将终之时,得遇好老师为其详细地宣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种快乐,同样也宣说法藏比丘如何通过修行四十八大宏深誓愿而成就极乐世界:听说了这些法后,该修行者寻即逝世。于大力天神一伸手臂的片刻间,便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经过七天后,得遇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听闻两位菩萨说法后,他心生欢喜,得了初入圣道的须陀洹果位。又经过一小劫的修行,得成阿罗汉。以上说的,是中品下生者。
“以上是中等往生者的情况,称为‘中辈生想,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五观。”
佛继续对阿难和韦提希说:“下品上生者的情况是这样:或有的众生,作了各种恶事,造成恶业,但不诽谤大乘经典。如此的愚人,造作了诸多恶业而没有丝毫惭愧忏悔的意思。其人阳寿将终之时,得遇好老师为他讲说大乘方广部经的经名。其人因听闻了这些经典名称的缘故,也就可以消除千劫极重的恶业。这好老师又教他合掌行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因称念佛名的缘故,也就可以消除五十亿时劫的生死之罪。这时,阿弥陀佛即派遣化身佛、化身观世音菩萨、化身大势至菩萨来到其人面前,称赞说:善男子,因你称念佛名的缘故,你所有的罪都已消灭,我等现在前来迎接你!说完此话后,该修行者即见化身佛的光明遍满屋中。见此异像后,该修行者心生欢喜,随即命终,即乘了七宝莲花,随在化身佛身后,往生到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莲花才开放。当花开之时,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放出大光明,停在其人面前,为他宣说深奥的大乘经教。听闻此经后,该往生者因信生解,发求无上菩提之心。经过十小劫,得初地菩萨的智慧,这是下品的上生者。”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下晶中生者的情况是这样:或有的众生不遵守五戒、八戒和具足或。如此的愚人,偷窃僧伽寺庙的东西,偷窃施主供养僧人的东西,不净心而以妄语说法,全不知一点惭愧。自作了这些恶业,不觉羞耻反以为荣。如此的恶人,因造恶业的缘故,本应堕入地狱,其人阳寿将尽之时,地狱内的各种烈火一时燃烧眼前。正此时,得遇好老师,以大慈悲心,实时为他赞说阿弥陀佛十种智慧能力的威德,为他广赞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也赞说戒、定、慧、解脱以及解脱知见的五分法身。此人听说法后,消除了八十亿时劫的生死之罪。地狱的烈火也实时化为清凉的风,轻轻吹拂天花飘动。天花上皆有化身佛和化身菩萨来迎接此人。只在一闪念的须臾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莲花之内。经过六个时劫莲花才开。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用清净法音安慰其人,为他宣说大乘甚深经典。其人听闻了经法后,应时即发无上菩提心,这是下晶中生者。”
佛继续对阿难和韦提希说:“下品下生者的情况是这样:或有的众生造作恶业,五逆重罪具全,实属十恶不赦。如此的愚人,因其恶业太多的缘故,本应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经历很多的时劫,受到无穷尽的苦恼。如此的愚人,在阳寿将尽之时,得遇好老师,说种种安慰之话,为其宣说美妙佛法,教他念佛法门。其人被苦煎*太甚,没有时间来念佛。这老师指导他:你若没时间系念所有诸佛的话,至少应当称念无量寿佛。如果你能这样专心专意地称念佛名,让念佛之声不断,仅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满十遍之多;因你称念此佛名的缘故,在刹那之间,便可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人阳寿终了之时,会得见一朵金色的莲花,犹如太阳圆轮,停在自己面前。便然一闪念的顷刻间,便得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在七宝池莲花中停留,等满了十二大劫,莲花才会开。那时候,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将用大悲音声,为其人广说诸法实相和除灭罪孽的修行法。其人听闻教法后心生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这便是下品下生者。
“以上说了下等往生者的情况,称为‘下辈生想,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六观。”
第243章 佛说无量寿经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