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章 画大饼[2/2页]

日月山河无恙 阴森人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张梵看着几人一脸的震惊脸,不由的得意笑着点点头。
      “不知道大人这青花盐价格几何,如此高品质的青花盐,外面一斤的价格在三钱左右的价格。”
      一个年约四十的肥胖商人急切的问道,甚至还不小心透露出了外面青花盐的价格来。
      “三钱银子一斤?挺贵的啊。”
      张梵来这明末也好几个月了,和后世大概的购买兑换比例他也能算出来。
      明末时一两银子折后城后世大概500~~800元,由于中原古代是小农经济,小老百姓家的粮食,鸡鸭鱼,油等都是自己家里产出的,布也是自己纺织的,所以很少有用钱的的地方,一个月几钱银子就能过的很好,无非就是买点食盐什么的。
      明朝的盐最贵时卖到四分银子一斤,也就是那种带苦味的海盐,最便宜时一分银子一斤。
      但是面前这种精盐的价格是粗糙海盐的十倍,卖个三钱银子一斤,也是合情合理。
      “我们宁海卫的盐分上中下三等,你们面前的这种就是上等精盐,一石精盐25两白银。”
      “中等细盐13两白银一石,而最低等的粗盐,8两银子一石。”
      边上的亲兵又端上来两个小碗,分别装着中等细盐和低等粗盐给各位商人参观。
      商人们听完价格后,也是一番盘算。
      盐的价格倒也合适,这大明的盐价波动很大,会根据路途的远近,路上是否安全,和平时期和战乱时期,价格会从每石几两到十几二十两不等。
      而且这些盐贩子还会往盐里掺沙子,让自己的盐能创造更大的利润。
      按照张大人的价格和盐的质量来看,绝对的公道。
      就是不知道这产量如何,如果量太少,也实在没什么搞头,来回跑几趟就没货了,那还搞毛线啊。
      “大人,不知道这盐的产量如何,要是量太少,就····。”
      听完商人们的疑问后,张梵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茶后,才缓缓说道:“产量方面你们绝对放心,以后一个月不说多了,月产十万斤也丝毫没问题。”
      张梵决定了,只要销路打开了,立刻增加盐场规模,他要做这大明朝最大的盐枭。
      听到张梵的答案,这些商人的脑子都开始活泛了。
      要是能从这宁海卫搞到质量这么好的食盐出去,那绝对是能大赚一笔的。
      至于盐引什么的,都特么见鬼去吧,这乱世纷纷,这大明朝还能存在多久谁能知道。
      张梵这时又说道:“这次呢还真是需要各位帮个忙,希望你们帮我在外面放出风声,说我宁海卫有质量上乘的食盐出售,只要有兴趣的都可以买我宁海卫坐买卖,而且我宁海卫还有很多赚钱生意,这里有些小礼物,各位都拿一份。”
      说完,张梵又从一个亲卫手里捧着的托盘里拿出一个小木盒来。
      小木盒里有个油纸包着的精品青花盐,还有一块半个巴掌大的肥皂来。
      拿着小木盒的商人们都一脸懵逼。
      食盐他们知道,但是半个巴掌大的黄色半透明的玩意儿是什么,完全没见过啊。
      张梵看出他们的疑问,命人拿个装着水的木盆过来,还找了一件脏衣服。
      将脏衣服扔进木盆的水里完全浸泡后,抓起脏衣服,拿出一块肥皂在脏衣服上来回摩擦。
      很快的,脏衣服上出现了很多的小泡沫,接着张梵就是双手使劲揉搓。
      很快脏衣服里就流出很多的黑色的脏水来。
      经过小半注香时间的揉搓,张梵把揉搓过的衣服又放入水中清洗,等再拿起来时,原本的脏衣服已经洁白如新了,看得众人又是一阵感叹。
      “大人,这是什么东西,如此神奇,只是轻轻揉搓一阵,就把衣服洗干净了,就是我家下人熬煮的皂角液,也没这么神奇。”
      张梵看着那些张大下巴的商人,哈哈笑着说道:“这叫肥皂,和皂角算是远亲吧,这东西可以用来洗衣服,也可以用来洗澡,专门去除污垢的东西。”
      “肥皂?真是神奇的东西,不知道这东西用来洗澡好不好用。”
      张梵又命人端来一盆水,叫一个商人上前,让他把双手泡湿,然后把肥皂抹在手上,接着反复搓洗双手。
      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原本不算很干净的手,现在已经变得洁白无比,还散发出淡淡的肥皂香味。
      “干净,真干净,我拿回家给我贱内试试,她最爱炫耀了,想必会在她一干姐妹面前炫耀这肥皂。”
      “是啊,我也拿回家给我小女使用,她啊最爱干净了。”
      张梵笑了,这不就是给自己打广告吗。
      这些商人都朋友遍天下,一人家里有什么新奇玩意儿,马上就会光速传播出去。
      “对了,大人,这肥皂价格几何,如果可以,小民想买上一些,拿到山东府城里去卖。”
      一个中年商人马上看到了商机。
      这么好的东西,要是自己拿到山东府城去卖,肯定火爆,那里人口众多,而且有钱人也不少,食盐要盐引,这肥皂总不会也要肥皂引吧。
      “这肥皂,分大小,小块的就是你们面前的这种,半个巴掌大,省着点,一家五口人能用大半个月,还有种大的,比这大一倍有余,一家五口人的话,能用一个半月,小的25文钱一块,大的45文钱一块。”
      张梵早算过了,一块大肥皂成本在10文钱左右,小的更便宜,4文钱一块,都是流水线作业,产量压缩了成本。
      那些商人在也盘算。
      这肥皂比起皂角来说,方便不说,还简单实用。
      用皂角还要先水泡一整天,然后还要用木棒将皂角打碎,接着还要熬煮几个时辰,这样才能得到皂角液,用来洗衣服和洗澡,很是麻烦,而且洗的东西还没这肥皂一般干净,必须用棒子使劲敲打衣服。
      很多衣服不是穿坏的,而是被棒子打坏的。
      “那,大人,小民先买上一千块拿回府城试试,要是销路好,小民下次来,就多购一些,大人您看行吗。”
      那个商人沉思片刻后,就小声的对张梵说道。
      张梵点点头回答道:“行,你先买点回去试试,不过要想打开销路,就要学我刚才那样,当着百姓的面实验一番,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那商人连忙点头,表示明白,一定照做。

第21章 画大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