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夜尽天明[1/2页]

风起明末 罗小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崇祯十六年,四月十一日。
     五更。
     济宁城东,灯火盈野。
     自四更天炸响的第一声炮起,铳炮的轰鸣便再未停歇。
     府河两岸跃动的火把连成一片,铳炮声如雷,喊杀声震天。战鼓在旷野上轰鸣,汉话、蒙语、满语在硝烟中交织。
     靖南军数万人的离营撤军所引发的动静,自然是不可能瞒过仅有一水之隔的清军。
     四更时分,在靖南军的部队向南开拔之时,清军的营地也陡然鼎沸了起来。
     大量的清军在海螺声的催促之下恍若蝗群一般涌出了营地之中,向着南面飞袭而来。
     已经渡过了府河的右翼清军,也在接到了出击军令的下一刻便已经是倾巢而出,自东面挺近而来。
     无数的火光跃动在府河两岸的郊野之上。
     铳炮声一声接着一声,喊杀声一阵高过一阵。
     连绵十余日的春雨刚刚停歇,济宁城外的原野上仍弥漫着潮湿的水汽。
     土地吸饱了雨水,变得松软泥泞,马蹄踏过便溅起黑褐色的泥浆。
     连日的春雨府河的水位比往日涨了几分,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断枝残叶,湍急地向下游奔涌。
     但河面较宽的几处浅滩仍然可以强行涉渡。
     清军想要渡河已久,早已经是提前探明了水情。
     府河以北的清军已经开始了渡河。
     一队队身着明盔明甲的清军骑兵开始涉水。
     他们是各旗的护军,此战他们是作为大军的先锋。
     不过早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上百艘小船运载着近千名甲兵抵达到了府河南岸,在滩头开辟出了数块用作渡河的营地。
     随军的民夫们被驱赶着进入府河之中,开始搭建起了浮桥。
     在一阵阵凶厉的满语声中,不时参杂着一些难懂的朝鲜语。
     这一次入关,黄台吉还从朝鲜强征了不少的军兵入营。
     不过鉴于朝鲜兵糟糕的士气和薄弱的战斗意志,黄台吉并没有让朝鲜兵真正的作为士兵使用。
     更多的,是用这些朝鲜兵来担任辅兵、工兵来使用。
     冰冷的河水立刻漫过马腹,激得战马发出不安的嘶鸣。
     马蹄搅起河底泥沙,将原本就浑浊的河水搅得更为混沌。
     紧接着是第二匹、第三匹……。
     而后数以百计千计的战马在马背之上骑士的驱策之下如同下饺子般涌入河中。
     河水之上,大量的船只游走着,将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清军甲兵和战马运送到府河南岸。
     “陈望察觉到我们企图了。”
     洪承畴神色凝重,目视着南面不断摇曳的火海。
     周遭的火光照在他的脸上,忽暗忽明。
     洪承畴的眼眸半阖,焰火在他的眼眸之中轻轻的闪动着,让人看不清其中涌动的暗流。
     “现在……”
     黄台吉叹息了一声,不过也并没有因此而低沉。
     “我们只能向南。”
     他们已经将自己的计划隐藏的很好了,但最终还是让陈望察觉出了端倪。
     无言的恐惧在洪承畴的心中缓缓升起。
     眼前的火光,多么像是松锦之时的火光。
     但是。
     取得战场之上优势的部队,却并非是清军,而是那支打着赤旗的靖南军。
     洪承畴的心中冷然。
     他到底还是贪生怕死。
     在松锦乱军之中,与追击的清军骑兵相遇之时,军溃兵散之际,他鼓起勇气想要自刎殉国。
     但是在冰冷的刀锋接触到脖颈皮肤的时候。
     对于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他心中一切的礼义廉耻。
     他最终还是没有勇气了结自己的生命。
     在清军的监狱之中,每一刻每一天,他都比起之前更想要活下去。
     最终,他说服了自己。
     活下去。
     虽然耻辱。
     但是到底是活了下去。
     一时的耻辱,算不了什么。
     只要大清入主中原了。
     只要大清如同蒙元一般成为了中国的正统。
     他就不会算是汉奸,就不会算是贰臣。
     他的所作所为,将会是顺天应命。
     史书上,绝不会对他苛责太多。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大清成为正统……
     “陈望……”
     洪承畴的眼眸低垂,眼眸之中情绪复杂。
     他一直都记得陈望。
     记得那个身上一股完全有别于其他人的朝气,身姿挺拔的青年武官。
     后面孙传庭接任陕西巡抚之后,陈望也就此在孙传庭的帐下听令,就没有多少的交集了。
     在之后,洪承畴就没有怎么见过了陈望。
     不过关于陈望的消息,却是一直没有断绝过。
     平汉中之乱,斩高迎祥,勤王之战,又在真定、贾庄、济南等地屡建功勋。
     最后一战青山关,陈望射杀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大败清军,被崇祯亲自下旨嘉奖,誉于辽左第一功,甚至将其与戚继光相比。
     在北上赴任之际,洪承畴曾经想过将陈望调来帐下。
     但是杨嗣昌最终发话,他的话语权到底还是没有杨嗣昌那般重,所以他最后还是只能将陈望放离到了南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很多时候,洪承畴都在想。
     如果将陈望麾下的汉中镇兵系数调到松锦来。
     或许松锦的战事,他们真的能够得胜。
     但是很多事情并没有如果。
     洪承畴握紧了手中的缰绳。
     对于陈望,他的心中不由的生出了一股仇怨。
     明明清军一路势如破竹。
     明明清庭正值如日中天。
     明明大清入主中原,已是既定之局。
     大明的倾覆,几乎已是必然。
     但是陈望,竟然以一己之力挽回了那倾覆的局势。
     现在。
     陈望统合了南国,肃清了所有的叛乱。
     在他们攻陷了京师的下一刻,便提兵北伐。
     原本对于清庭来说大好的局势,转瞬之间便已经是变得岌岌可危。
     洪承畴咬紧了牙关。
     他不敢想去济宁战败的后果。
     陈望若是得胜。
     清军入主中原之势,便会就此土崩瓦解。
     那些潜藏在清庭的内部的各种矛盾也将会不断的凸显出来。
     对于清廷来说,最好的结果都只是被赶到关外的苦寒之地。
     而他。
     不仅没有办法继续活下去。
     甚至还将会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对岸的靖南军营垒寂静得可怕,了塔上的旗帜仍在,却不见半个守军。
     先锋部队的夜不收已来回禀报三次。
     南岸靖南军各处营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夜尽天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