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章 道衍[2/2页]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这时,朱棣见他出来,连忙挥了挥手,轻喝道:
      “敲起是在夸他,还是损他。
      两人走了一阵儿,又谈了会儿朝政,以及马皇后的身体情况,小太监禀报娘娘醒了,这才结束话题。
      “咱去陪妹子了。”朱元璋伸了个懒腰,“你好好养身体,年纪轻轻蔫不拉几的可不好。”
      李青笑着点头,目送老朱走远,返回乾清宫前殿广场,准备看看那些人里有没有姚广孝。
      ……
      “敢问高僧姓甚名谁?”李青采用最简单的办法,直接问。
      那和尚见他一身飞鱼服,刚还和皇上有说有笑,不敢有一丝怠慢,连忙双手合十,打了个佛号,道:
      “贫僧法号智因。”
      “……”李青好笑道,“本官问的是你的俗家名字。”
      “贫僧自幼出家,没有世俗名字。”
      啊?这……
      李青傻眼,姚广孝的法号叫什么来着?
      又或者说,姚广孝一名,是其还俗后才起的?
      亦或是……朱棣靖难成功后赐的名?
      他有些头大,他又不是明史专家,对于大明朝,除了十六个皇帝之外,最熟悉的就是太监了。
      比如:郑和、王振、曹吉祥、汪植、刘瑾、魏忠贤。
      没办法,大明朝的太监太出名了。
      而相关明史的影视,太监甚至比皇帝还出名。
      龙门飞甲里的雨化田,那句:【你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你东厂管不了的我还要管!】
      可谓是霸气侧漏,其原形就是成华年间的汪植。
      李青对正史不甚了解,大学那会儿闲得无聊,他也想尝试过学习一下,不过后来又放弃了。
      究其原因就是明史太乱了,没有统一的说法,甚至正史和正史之间,都有很多矛盾之处。
      一部明史,清朝修了近百年,其真实性可想而知。
      “叨扰了。”李青呼了口气,又问向另一人,“高僧怎么称呼?”
      “贫僧法号智能。”
      “可有俗家名字?”
      胖和尚脸红了红,支吾道:“李二狗。”
      几个藩王见他挨个问和尚名字,都是一脸怪异,几人听不下去佛经,便饶有兴趣的看着李青。
      李青一连问了十几人,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不由有些气馁。
      燕王上前问道:“李青,你问这些僧人姓名干嘛?”
      “回燕王,他们时常出入皇宫,统计一下,方便管理。”李青张嘴就来。
      朱棣点头,没再说什么小说
      李青继续挨个问,最后来到一个中年和尚面前。
      “高僧怎么称呼?”
      “贫僧法号道衍。”
      “道衍?”

第62章 道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