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5章 朱棣的应变[2/2页]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动乱被镇压后,接下来,便是清算的时候了。
      朱棣不是心慈面软之人,这次的动乱根本不是民变,什么只惩恶首,胁从不问,白莲教都冒出来了,再不杀还留着过年?
      于是乎,所有俘虏全部被砍头,这还不算完,他们的妻小被官府没收为奴,男丁沦为工奴,女丁沦为官妓,永世不得翻身,子子孙孙皆如为奴。
      朱棣要树立典型,震慑天下!
      让全天下看看,加入白莲教的下场。
      这就完了?
      不,还有!
      山.东布政使、参政、参议、按察使、按察副使、佥事……所有高官皆斩!
      ——罪名是包庇、放纵叛乱。
      但朱棣的怒火远不止如此,他以此罪名,开始彻底清算,凡是白莲军去过的地方,地方县官、县丞、主簿、刑名、狱卒、捕快……不仅是官,吏也没放过,全部砍头。
      大明的官不多,但吏不少,朱棣这一下子,就杀了三千多人,不可谓不狠。
      至此,消息传遍天下,官员对白莲教忌惮,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连带着正规寺庙也受到了波及。
      为了头上的乌纱帽,也为了小命儿,地方官开始对寺庙、尼姑庵进行严厉排查,很多和尚、尼姑被迫还俗。
      虽然不仁道,但无形中也提高了社会劳动力,这些人整日敲敲木鱼,啥活不干就有大把香油钱,整就是吸百姓血汗。
      他们的还俗,有百利而无一害。
      朱棣在位十八年,前十七年加在一起,也没这一个月杀的人多,杀的群臣胆寒。
      尤其是文官,更是心胆欲裂,仿佛看到了太祖在向他们招手。
      朱棣杀的这些人,几乎全是文官体系的人,武将基本没动。
      趁着这次机会,朱棣再次抬高武将地位,对参与镇压叛乱的将官挨个封赏,战死的士兵、将官,抚恤金丰厚。
      同时,朱棣也为武将树立了一个典型,正面典型。
      山.东沿海负责防备倭寇的都指挥卫青,一步登天,直接升至山.东指挥使。
      朱棣此举,无疑在表明:朕是爱你的,跟着朕干,吃香喝辣!
      这一套相当管用,武将尽皆归心,纷纷上奏疏,赞同迁都。
      稳住军队,朱棣的腰杆登时就硬了,文官集团也知大势已去,捏着鼻子纷纷促请
      不料,这时朱棣却不干了,表示清算没完。
      首恶唐赛儿还没找到,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怀疑有人在包庇唐赛儿,要严查、彻查。
      地方清算完了,该清算朝堂了!

第95章 朱棣的应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