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5章 迁徙的好处[2/2页]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手中拿过红缨枪,去掉枪头丢给李青一杆,“来,今儿咱们好好较量一番,你可别让着我。”
      李青接过长棍,挽了个枪花,示意朱瞻基先攻过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朱瞻基是真不客气,一跃至近,迁徙过程中患病是常有的事儿,得不到及时治疗,甚至有生命危险。”
      顿了顿,于谦道,“恕下官无礼,如今大明国泰民安,时不宜施行这样的政策。”
      李青抿了口茶,轻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大明有新作物,永乐豆、永乐米皆对耕地的要求不高,稍加开垦便能种植;
      北方有广袤的土地未开垦,究其原因,就是北方人少,之所以人少,则是因为北方较之南方,粮食产量低;
      如今不一样了,随着新作物的引进,北方也能产出大量的粮食。”李青反问,“难道坐视大量可耕地,就那么荒着?”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朱瞻基接过话,沉吟着道:“南方人富裕,人口也多,但正是因为人多,富绅们更有恃无恐,对无地百姓苛刻,若能将南方一部分人口迁徙过来,那么其余的南方人也能轻松不少;
      人口少了,待遇自然就高了,地主富绅握有大量土地,但他们自己是不种地的;
      不管是将地租出去,还是雇长工帮着种,地主为了不让手里的耕地荒着,都会开出更好的条件。”
      李青点头,“皇太孙所言极是。”
      接着,又道:“皇上迁都北方,其目的就是延长战略纵深,于谦,你应该知道洪武朝南北榜案吧?”
      于谦点头,虽然他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但读书人出身的他,自然听过当年的南北榜。
      李青道:“那一年,南方人出尽风头,北方人却无一人题名,多大的讽刺?
      不说洪武朝,就拿你这一届来说,一百五十余进士,南方就占了一百二,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难道我大明只有南方半边天下?”
      于谦哑口无言。
      许久,他起身作揖,“于谦谨受教。”
      “坐,不必如此。”李青温和笑道,“你刚入仕途,对百姓心存怜悯这是优点,但皇上着眼的是天下,朝廷施政更是要以大局为重;
      当然了,你说的那些,朝廷自会做出拿出解决方案,迁徙本身就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大略方针并没有错。”
      于谦点头:“下官明白,不过……下官只是一个都给事中,没有什么话语权啊小说
      “不,你有。”李青、朱瞻基同时开口。
      李青解释道,“你虽只是七品都给事中,但同时也是言官,颁发新政,朝堂定会扯皮;
      历经三大殿纵火案之后,现在的六部堂官不会自己出面,大多都是让言官充当喉舌,发动舆论攻势,给皇上施压,他们从中和稀泥。”
      于谦缓缓点头,面色凝重,他现已初步发现了朝堂险恶。

第105章 迁徙的好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