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4章 于谦归来[2/2页]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
      江南的案子还没查出个眉目,”
      “有,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文渊阁大学士杨荣。”于谦道。
      李青放下酒杯,“据我所知,杨荣是福.建的,而金幼孜是江.西的,你去福.建查案,怎么查到了金幼孜头上?”
      “因为瓷器。”
      “瓷器,江.西……难怪。”李青恍然:当初朱棣要平乱,也是这两人先跳了出来,现在看,果然是事出有因。
      “吃吃吃,边吃边说。”李青热情招待。
      于谦诧异地看向李青,“李尚书,你就一点不意外?”
      “有什么好意外的啊?”李青好笑道,“你真以为官员都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好了,别客气,今日休沐,你就只当是来做客,该吃吃,该喝喝,该说说。”
      于谦哭笑不得,但他确实饿了,当下不再客气,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过了会儿,于谦放下筷子,提起酒壶给李青倒了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就着酒水咽下口中食物,这才道:
      “其实也没直接证据,证明二人参与走私,但运送走私货物的人,都和二人多少有些关系。”
      李青笑道:“他们都是建文旧臣,在永乐朝仍能受到重用,自然不是一般人,二人是太子的铁杆党,原则性的错误不会犯。”
      说到这个,李青不禁想起朱棣进南京城的那天。
      可以说,除了齐方黄外,就没一个硬骨头。
      文人风骨?
      有!
      但,权力场中的文人……
      呵呵。
      李青都怀疑,要不是齐方黄被朱棣定在清君侧名单上,三人多半也会投降朱棣。
      当然,也不能说文臣都穷凶极恶,事实上,很多人办事还是可以的。
      只不过,大多都是精致利己者。
      “展开说说。”李青拿起筷子,继续吃喝
      于谦点头:“福.建走私,都是以瓷器,丝绸为主,七成销往日本,三成销往朝.鲜。”
      “其中,建安县走私最猖獗,也就是内阁杨荣的老家。”于谦难掩怒气,“官匪沆瀣一气,建安知县去东村,盗匪就去西村,建安知县去南村,盗匪就去北村,他们甚至都不花钱,直接抢,抢完再转卖出海。”
      “民报官呢?”李青停下了筷子,“建安知县也不管?”
      “管!”于谦冷笑,“但,官匪始终不相遇,他倒是‘尽职尽责但凡有村子被抢,倾巢而出,带着衙役全方位保护,把其他地方留给盗匪肆虐;
      据当地百姓所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许久,事情越闹越大,建安知县弹压不住盗匪了,这才捅上来。”
      “杨荣和这个知县有无关系?”李青问。
      “据查,没有。”
      李青又问:“贼寇假扮倭寇可属实?”
      “的确有。”于谦点头,“真倭寇也有。”
      “真倭寇!”李青眼睛眯了眯,嘴角泛起一抹冷笑,“那位知县呢?”
      “东厂以渎职的罪名抓了他,正在押赴京师的路上。”于谦道,“估计再过几日就能进京。”
      顿了顿,于谦试探道:“李尚书,关于江南走私的盗匪,皇上的态度是……?”
      李青笑眯眯的吐出一个字:“杀!”
      “皇上圣明啊!”于谦吐出一口抑郁之气,满脸振奋。

第124章 于谦归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