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章 官场风气变了[2/2页]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继续说道:“他们提出两条方案,一个是以以往赋税为标准,三七开,皇上不同意;
      他们又提出,恢复洪武祖制,重新收人头税,然后……”
      “皇上心动了?”李青问。
      “嗯。”于谦点头:“据户部统计,现我大明已有一万万,又一千五百万人,若是恢复洪武祖制收人丁税,每年赋税着实惊人。”
      顿了一下,道:“不过,被我和王直、胡?跞白×恕!
      李青笑了,讥讽道:“这都什么年月了,还洪武祖制呢?
      都老掉牙了还舔着脸说,真是不知所谓,田赋十不足一,都这样了还想多占,真是没谁了,依我看,就得涨涨田赋。”
      于谦有些无语,不过也习惯了,李青大逆不道不是一次两次了,他都懒得再纠正。
      反正说了也不听,听了又不改。
      “摊丁入亩是在永乐朝施行的,这才短短数十年,人口暴涨几千万,足以证明这项国策的重要性。”李青道,“当然,新作物也有很大功劳,可一旦恢复洪武祖制收人丁税,土地兼并问题势必加剧。”
      李青叹道:“永乐豆、宣德薯等作物的引进,基本解决了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但粮食够吃的前提,是得有土地,不然即便亩产百石,百姓一分地没有,还是要挨饿。”
      “是啊!”于谦深以为然,点头道:“先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想来皇上理解这些后,便会收起心思。”
      李青笑笑,知道朱祁钰也是被债压的喘不过来气,这才意动。
      “这件事闹得很大吗?”
      “和之前相比,不算大。”于谦摇头,欣然道:“朝中不乏反对者,官场风气有所改变。”
      李青笑了:朱祁镇亲征一次,倒也不全是坏处。
      他出征时,把不放心、有问题、经常和他对着干的文官一股脑全带上了,结果来个全军覆没。
      那一战之后,以士绅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元气大伤,而后补上来的人,跟余留的元老又很难和谐相处。
      老人看不起新人,想用老资历压人。
      但新人不服管,大家品级都一样,凭啥让我当孙子?
      两个群体的对撞、内卷,极大程度上利好朝政,就跟员工互卷,利好老板是一个道理。
      大明的官员李青早已摸透,算不上好,却也没坏到骨子里。
      正常情况,在不涉及个人、家族利益的前提下,都还是肯为国着想,不给皇帝找事的。
      只是更多时候,君臣利益冲突,这才老是闹腾。
      于谦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和王直、胡?跻恢氯衔??馐歉牧脊俪》缙?钠趸?!
      “那你们可要好好努力了。”李青笑着说。
      他对这种事不抱期望,官场的水就没有清过,不过想法总是好的,成不成另说,至少不能打击人不是。
      “除了这个,还有别的事儿发生吗?”
      “没了。”于谦靠在椅上,疲倦道:“大家都挺累的…没多大精力折腾了。”
      李青噗呲一乐,叹道:“是啊,真他娘的累。”
      折腾了这么久,取得的胜利并不大,文官也疲了,贪婪的心也有所收敛。
      自杨士奇出走后,一切都变了。
      正统前些年的辉煌,终究是一去不返了,之前欺负欺负孤儿寡奶还成,如今不一样了。
      新皇已然成年,不好忽悠,又有李青、于谦压制,武将也开始支棱起来了,文官内部又不和谐,已经很难对皇帝形成有效‘杀伤力。
      加上去年京师保卫战,实在惊心动魄,都差点嗝屁求了,大起大落后,他们逐渐往佛系靠拢。
      能争取的还是会争取,但不会再那般激进了。
      正如于谦所说:大家都挺累的……
      ~
      ps:这一章短了点儿,但…短短的也很可爱呢(*???*)

第18章 官场风气变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