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八十五章 当代大家[2/2页]

大晋狂人 旅团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宅欲带走王娘子……据焦七讲述,王娘子认为已经嫁予他人不可做忤逆之举,当场拒绝。焦七气急之下便与王娘子厮打起来,后,欲行不轨之事遭王娘子反抗,于是失手扼死其人。”
      “哦?你是如何破案的?”
      “下官与美阳县令张卓同去上王村查找与王娘子交往之人,经村民相告,得知焦七与王娘子的私情,于是我二人当即抓捕焦七押至县衙,经过一番审讯,焦七才据实交代。”
      冯雁好笑一声问道:
      “定是用刑了吧。”
      “啊……下官不得已为之,此刁民万般抵赖……”决曹掾段正磕磕巴巴地说着,一只手不断擦拭汗水。
      冯雁看向此人心里一阵好笑,如此寒冷的天竟能急出汗水,看来确实是大刑逼供才让焦七开口。
      “这年代没有一点人权!”冯雁腹诽。
      思索一番,冯雁对自己的秘书长史李卫说道:
      “李卫,这几日你去一趟美阳县,亲自到狱中细细询问一番,并告之焦七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决曹掾段正听到此话脸现尴尬之色,显然对太守的不信任有些郁闷。
      冯雁立即察觉到段正的心思,于是温言说道:
      “段曹掾不必多虑,李长史前去只是复审案情并无他意,更非不信任你。本太守只是不想冤枉无辜之人。”
      段正听到太守之言,“噗通”一声跪于地面惶恐道:
      “大人,下官岂敢!”
      “呵呵,起来吧。这段时日来往于郡府与县衙甚是辛苦啊。”
      “多谢大人体谅,大人体恤下属关爱百姓,乃我郡之再生父母啊……”段正一脸诚挚地说着,眼睛倒有些湿润了。
      冯雁起身带着李卫、奚主簿与段正去了偏院,找到郡丞魏翔、户曹掾徐展,仓曹掾彭成几人询问了郡内挖掘沟渠、修整道路、耕植畜养、农桑丝织、通道驿亭以及各地学宫教育等事宜,并写下以前背诵的《三字经》交予督邮曹正让其普及到各县学宫。
      就当为秦国教育做一点贡献。
      说起大秦国的教育,冯雁殊为钦佩。
      天王苻坚非常重视礼治建设,也就是设立学校办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培养治国人才。他自幼学习汉族文化,仰慕儒家经典,大力扭转氐族迷信武力,轻视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并积极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用满腹经纶的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的子孙入学读书。苻坚每月到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勉励他们刻苦学习。
      苻坚还亲自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让他们到各级权力机构任职。
      反观晋国,各地学校教育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只有少数官员及富人家的子弟才有机会接受私塾教育。
      也有少数仁人志士开办学院教授当地学子,如阿姊谢道韫所在的崇绮书院,但为数少之又少。
      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这一点,秦国比之晋国实在强了太多。
      教育是百年大计,培养人才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不过冯雁在这方面并没有多费神,还是那句话,即将覆灭的国家没必要在教育方面操心。苻坚如果能听得进劝,冯雁倒是想一展抱负,正如王猛当年的选择一样,恒温大军行至灞上曾邀请王猛同下江南,但王猛却婉言谢绝选择留在了秦国。过后,王猛遇见了苻坚,二人一见如故,颇有刘玄德遇见孔明的知遇之情,从此,王猛一展抱负,将秦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国力日臻强盛,并留下了执政号称“公平”的千古美名。
      后人盛赞王猛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这个美名只能在秦国实现,在晋国那是相当的难。
      冯雁也想当个“大家”级人物,奈何来的太晚了些。
      “苍天呐,大地呀,你究竟几个意思?偏偏让我来到一个乱世?”冯雁躲在墙角嚎叫了一句,接着继续巡视。
      “史进,山中的黑家伙挖了多少……什么?才挖掘了二十旦?”
      “大人,大雪封山难以挖掘。”
      “待雪消融之后立即前去!”
      ……
      “徐展,各县田地中有没有铺设防冻之物?……没有铺完?那你在此作何?快去!……柳言,各县官员考核可有结果?……余留一县?快……”
      “属下正要前去……”
      “那个谁,你怎么也呆在官署……”
      冯雁走了,一众官员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大人今日为何生气?”
      “不知,也许嫌我等不够勤政?”
      “我看咱们还是去往各县考察民情吧?”
      “如今积雪未消如何出门?”
      “再不出门定要被太守大人责罚,赶紧走吧彭兄。你忘记牛大人的下场了?”
      “哎哟,多谢柳大人提醒,这就出行!”
      “哗啦啦……”一众官员踏着泥泞的道路相继走出郡府去忙公务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 当代大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