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通货的生产者,进一步说是货币的发行者,他显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a可以用来交换其所需,因为他正在这么做。如果是交换所得,我们不妨称呼这个交换对象为天干,那么甲与他交换得到a的时候,乙就成为来自市场的第三方,甲也应与乙约定a可以交换其所需,故甲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把这个事件中的交换关系进行简并,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只要交换者与市场能够达成一个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那么交换就总能够进行。
如果不存在丙,则市场上没有乙需要的产品d,因为乙获取市场丙需要的a就没有意义,那么乙与甲交换来获得a的行为也就没有意义,甲乙的之间的交换也不会进行,整个交换中止。就乙而言,在其所有b为甲所需的同时,其所需d也能从市场取得,那么乙才愿意与市场丙交换。对乙而言,甲同样可视为市场的一部分。这样甲与乙之间的单向匹配,乙与丙之间的单向匹配,丙与甲之间的单向匹配在归纳为个体与市场时,即表现甲与市场丙(含乙)之间的双向匹配,乙与市场丙(含甲)之间的双向匹配。而这乃是物物交换得以发生的基本条件。因而货币的作用就在于将供给和需求单向匹配的双方无法达成的交换通过市场而实现,进而实现市场所有交换者的供需转换,即所有向所需的转换。将所有交给市场的同时也要求市场提供其所需乃是交换的前提,所有与所需的转换通过买卖两个独立的过程次序发生,而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货币可以交易任何物品,任何物品也可以换成货币,这就是货币的本质,以后交易雇佣等等所有的交易都可以用钱币来代替。我在一张大纸上给他们画着我打的比喻,他们都是大梁国重要的官员必须让他们充分了解货币。你们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问。”
说了这么多口干舌燥喝点水,丞相有些不解。
“国王大人我听明白了,这个钱币就是万能的可以买粮食,粮食也可以换成钱币。还可以交换房子毛皮等等……但是它的价值呢?”
“问得好大家看那个最薄的上面没有数字,这个面值是分,写1的那个叫元,写10的那个叫10元,黄色纯铜的钱币是100元。100分换1元,100元换纯铜的钱币。至于它的价值我们还要研究,怎么给物品定价格,我们只定一种物品的价格就可以了,其它的市场就会给商品定价格,也就是现在的粮食,现在基本是以粮食为货币交易。你们说说该怎么定?粮食司长萨哈你来说。”
“国王大人一斗粮食是20立方厘米,干脆就用两分,一分是10立方厘米。这样可以吗?”
“这样也可以,怎么算你们的工资呢?你一个月可以领取多少斗粮食?”
“回国王大人,我每月可以领取80斗粮食。”
“100斗一斗两分,换算成钱币你每月可以领取200分也就是两元。那就先暂时这么定了。两分买一斗粮食。我们的国民每人每月可以生产出多少斗粮食?”
“回国王大人每人每月平均可以生产大概4斗或斗粮食。”
“按五斗算五斗就是10分。民政司我们现在一共多少人口?”
“回国王大人我们大梁帝国目前一共311157人。”
“这样的话就是我们可以发行300万的货币了。这样算来你们的工资可是不低啊,你们的工资是普通农民的20倍。今天就先议到这里吧,回去都想想还有什么问题,明天继续议。”
“是,国王大人万岁!”
发行货币真是个头疼的事。
第一百一十五章:金融会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