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39章 工做总结、钢铁产量、数据代表一切![1/2页]

离石游记 半边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是因为孔达仁的出色表现和南孔世家态度的转变,秦坊才下定决心将孔达仁选定为汇报人之一,让他来向秦皇详细地介绍国内新出生人口的数量情况。
     这既是给南孔子弟一个在秦皇面前露脸的机会,也是给南孔世家融入大秦的机会,让南孔与北孔划清界限,不再受北孔蛊惑,与大秦暗中作梗唱反调。
     孔达仁站在会议主讲桌之上前,他手持一卷文书,不紧不慢地宣读道:“启禀陛下,据民部最新统计,我大秦帝国目前在户人口,共计六千七百五十四万三千三百二十四人。其中,四十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约为百分之三十;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百分之四十四,而女子则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七,适龄人口比例失衡,为帝国人口数量增长计,需要从域外引进适龄年青女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大秦帝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都在七百万以上,且目前人口增长率仍在持续攀升。”
     孔达仁的汇报简洁明了,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他使用的不是抽象的百分比,就是具体的数字,虽然这些数据听起来可能有些枯燥乏味,但却让听众对国内人口的情况有了一个非常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由于孔达仁提供的数据如此详尽和准确,使得他的汇报内容可信度极高,让听众不禁对他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刮目相看众,不像以前的文书,总是以天下万或是数十万、数百万,概括一下,就一笔带过。
     接下来,工部部长南希仁开始详细介绍帝国的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工业产品必须涉及数量、质量、使用时限等等,这些内容要比人口数量统计数据,更枯燥乏味,好在听众大多都是工匠出身,这才没有觉得汇报内容枯燥。他的声音平稳而严肃,仿佛这些数字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大秦每年的钢产量稳定在八千万吨左右,这一数字令人瞩目,前朝铁产产量只有一千五多吨,由于前朝在数据统计方面有缺陷,所以无法提出明确的数据进行对比。”南希仁说道,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似乎在观察他们的反应。
     见听众对他的解释能够理解,这才接着说,他提到了煤炭产量:“每年一亿吨的煤炭产量,为帝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基础,也改变了大秦的生活习惯,煤已经替代了木柴,成为了大秦新的生活必需品,是生火做饭离不开的商品。”
     然后,他转向了蒸汽火车的制造:“我们每年能够制造十五台蒸汽火车,这种火车能够拉动二十五节车厢,估计满载运力在一万二千五吨左右,运输人员,一截车厢能运500人,二十五节车厢可以运输人,在特殊情况下,这些数字还可以提高,这不仅展示了我们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实力,也为帝国的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最后,南希仁谈到了铁轨的生产:“铁轨方面,我们每年可以生产一百公里的铁轨,这确保了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完善。”
     南希仁所说的这些事情,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是枯燥乏味的,但对于了解帝国工业发展的人来说,却是令人震惊的事情。这些高官们虽然彼此之间不会互相防备,信息也能够做到共通,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部门的大量事务需要处理。部门首脑们每天都要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再加上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其他部门的事务。
     而地位较低的官员,则因为接触不到全面的工作资料,对其他部门的情况了解甚少。这就导致了各部门通报的机密信息,往往只掌握在部门首脑手中。
     这种情况,也正是法家主政的一个特色。法家将官员们视为牛马,要求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不允许他们过多地关注其他部门的事务。<

第1139章 工做总结、钢铁产量、数据代表一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