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讶的是,鸿胪寺的官员在回应时,吐蕃语却说得磕磕绊绊,明显不如那位年轻人流利。
最后,鸿胪寺的官员竟然伏身拜倒在御阶上,低声对离石说道:“微臣罪该万死!吐蕃使臣声称他们并非互殴,而是被人殴打。他们还非议大秦律法的公正性,怀疑陛下您怠慢外国藩臣,有辱上国的心胸。”
离石听完通译的话很生气,这是要扣帽子,吐蕃人居然还会狡辩,这就没意思了,所有人都不按剧本来,都想当主演,这就没意思了,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离石再端坐下去,也不想再看人扯蛋,本来他设计的剧本,就是先拿互殴说事,要是不灵,他在扣大帽子,吐蕃使臣那杰措怎么从奉圣城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朝歌城,这本身就是大问题,离石直接再以那杰措心怀不轨意图不明,穿州过府与内奸闪外勾结,将吐蕃帝国使团全部关进大牢,先将事情上纲上线。
把吐蕃使臣那杰措当成诱饵,原本是想借此观察一下帝国内部的各方反应,以便更好地辨别敌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吐蕃使臣竟然如此善于扣帽子,他不仅直接对帝国律法的公正性表示怀疑,还公然质疑大秦作为礼仪之邦的正统地位,竞然也给他扣帽子。
这实在是让人始料未及!要知道,华夏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自称,向来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着称,更是自称为天朝上国。如果秦律对外国藩臣过于严苛,恐怕他们会心生不满,事后到外面乱说,让不明真相的异族人质疑大秦律法的公正性,对大秦的信誉不信服,这就不好了。爱惜名声,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一个理,这无疑是大汉之后数百年儒家对外宣传所带来的后遗症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面对吐蕃使臣的无理指责,离石心中的怒火几乎要喷涌而出。他强忍着心头的愤恨,深知若此时发作,只会让这场闹剧愈发偏离原本的剧本,更会留下恼羞成怒的话柄,即使吐蕃帝使臣不敢说,可大秦有史官记录他的言行,史官就像监控一样,随时记录自己的言行,这种监控已经渗透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现在他也要严以律己,最起码表面上要严以律己。
毕竟,大秦若以秦律生硬地处置此事,恐怕会被吐蕃使臣扣上“只讲武力,不讲理”的帽子。而这种处世之道,可是草原胡虏才会崇尚的法则,与大秦秦律的正统形象背道而驰。
更糟糕的是,如果任由吐蕃使臣出去胡言乱语,大秦正统性的名声必将受到严重损害。一想到这里,离石不禁心生杀意,甚至产生了杀人灭口的念头。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样做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
于是,离石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决定不再让这场闹剧继续发展下去。他必须想办法挽回局面,维护大秦的正统形象和声誉。
离石起身走下龙椅,从旁边的御道绕过屏风背面,从后门走了,扔下还在吵闹的几人,走出万民殿,对紧跟I的身后的东方不败轻声说:“按秦津办事,酌情处理”,便迈着四方步走出万民宫,去阿房宫里散散心,消消气,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处理,没有闲情把时间浪费在吐蕃使臣身上,三天后就是自家祭祖正式开始,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等新一年开始,还要在召集百官祭天、祭太庙,开春后还要主祭春耕,颁布今年的大秦农历,总之麻烦的事情还多的是,在他心里每件事情都要比吐蕃帝国的事情更重要,祭祀天地才是皇帝的唯一特权。
喜欢。
第1160章 不按剧本发展的事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