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一种复杂的激赏和决断取代,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平静:“你的谋划,环环相扣,步步惊心,却又杀伐果断,直指咽喉。
以铁骑之威,挟拓土大胜之势,临朝亲政,确实堪称破局之妙手,哀家...亦不得不叹服你这胆魄、格局与手段。”
她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对嬴政未来的期许:
“哀家亦日夜翘首,期盼政儿能早日加冠亲政,执掌这大秦乾坤。他是赢氏血脉的骄傲,哀家深信,这万里河山,在他的手中,必能完成历代先君未竟之志,成就亘古未有之伟业。
为此,哀家这把老骨头,自当竭尽全力。”
她肯定了秦臻的计划和嬴政的能力,但话锋随即一转,那和蔼的面容上瞬间笼罩上一层威严,直指核心:“然,左庶长可曾想过,外客之患?
此乃水面下的冰山,远比明面上的刀兵更为凶险。
相邦经营多年,其势盘根错节,门生故吏遍及朝堂郡县。
纵然铁浮屠可慑服一时,然若外客势力因权力更迭而心生怨怼,或被其所煽动,乃至……铤而走险,勾结六国,里应外合。
彼时之祸,绝非战场兵锋所能尽数剿除。
此乃动摇国本之患,非一日之寒,左庶长打算如何处置此等遗祸?”
言罢,她的目光紧紧锁住秦臻。
这个问题,才真正触及了她最深层的忧虑和底线。
外客集团,是秦国朝堂上最敏感、最复杂、势力也最为庞大的群体,牵连着无数人的身家性命,也维系着秦国这台战争机器相当一部分的运转。
而吕不韦,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更是六国士子在秦国的庞大利益集团。
若动吕不韦,必然会引发依附其上的整个外客集团的巨大恐慌和反弹。
她担心秦臻的计划,虽能助嬴政夺权,却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外客势力的反弹,动摇秦国根基。
这股力量一旦失控,朝堂顷刻间便会陷入巨大的混乱,绝非一队铁浮屠所能完全镇压。
届时,嬴政的亲政将在一片狼藉与动荡中开始,何谈“平稳过渡”?
这才是夏太后最深沉、最核心的忧虑。
她支持嬴政亲政,但绝不愿看到一个因内斗而元气大伤的秦国交到嬴政手中。
她要的是一个根基稳固、权力交接顺畅的强秦。
秦臻闻言,脸上非但没有丝毫难色,反而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微笑。
他缓缓起身,对着夏太后再次深深一揖,姿态依旧恭敬如初,坦然道:“太后洞察秋毫,此问切中肯綮。外客之弊,亦是未来可能掣肘大王亲政、消耗国力的巨大隐患。
然,太后莫忧。
此局,臣于三年前便已埋下伏笔,着手化解。
外客之患,根源不在于其数量,而在于其心不齐,各为其主,极易为强势权臣所裹挟利用。
破局之道,非在驱逐排斥,而在于分化、吸纳、重塑。”
“哦?”
夏太后眼神骤然一亮,身体更前倾一分:“愿闻其详。”
此刻,她隐约捕捉到了秦臻的思路。
喜欢。
第503章 三年伏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