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6章 赵边骑之论[1/2页]

大秦哀歌 癫叁捯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臻的问题,直指核心,精准地切入了最关键的实战检验环节。
     车厢内,瞬间陷入一种凝神思索的寂静。
     王贲浓眉微蹙,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脑海中飞速复盘着每一次冲锋、迂回、追击的画面。
     阿古达木则缓缓闭上了眼睛,似乎在嗅闻着记忆中草原的风与血的气息。
     片刻,王贲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臻兄明鉴。拐子马之利,在于弓马娴熟,阵型变幻,进退迅疾如风,骑射搏杀之能,确已远超往昔秦骑,亦不惧寻常匈奴散骑,此役已证。
     然,此番深入河套腹地,长途奔袭、反复扫荡,亦暴露三点瑕疵,亟待打磨精进。”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
     “其一,便是高强度、长距离追击后的持续作战能力。我军新式鞍镫虽佳,但人马在连续奔袭百里以上,尤其再经历数次反复缠斗厮杀,体力消耗巨大。
     彼时,骑手手臂酸麻,开弓精度骤降;控马缰绳,力道松弛难达精微;阵型转换之际,号令传递亦显迟滞,速度远逊全盛之时。
     匈奴散骑虽溃,若那时突然遭遇一支养精蓄锐、阵型齐整的生力军拦截,我军恐陷入苦战,难以立时发挥全盛战力,甚至可能被拖垮。
     故,未来需着重加强人马极限耐力之操练,以及如何在疲惫之际,仍能保持最低限度攻击威慑与自保机动力的战法。”
     “其二......”
     他眼中闪过一丝凝重,继续说道:“在于小股分队深入敌后时的通讯与协同。
     为求隐蔽高效,我二人常分兵数路,以三十骑为一队,各自深入指定区域扫荡。
     然,草原辽阔,地形复杂,一旦某小队遭遇强敌或迷失方向,主力往往难以迅速察觉其危难并及时驰援。
     虽有约定信号,但风沙漫天、雨雪蔽目之时,或距离过远,皆易失效或被敌方截获。
     此役幸赖老胡熟悉地形,及时策应,未酿成大失。
     然此隐患不可不除。需即刻着手完善更精密的联络之法,也需更强悍的自持作战与快速突围能力。至于其三......”
     说到此处,王贲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肉疼:“战马损耗,远超预期。
     马蹄铁虽保马蹄,然长途疾驰、碎石硬地冲锋、乃至激烈格斗时的踩踏扭伤,仍有不少战马伤及蹄腕,甚至折损。
     更有部分马匹因过度劳累,归营后便一蹶不振。优良战马的补充与养护,是未来维系拐子马战力的命门所在。”
     秦臻认真听着,手指在膝上无意识地轻点,逐一记下。
     待王贲言毕,他将目光转向阿古达木:“老胡,你呢?你生于斯长于斯,眼光必有独到之处。”
     阿古达木睁开眼,他接着王贲的话,用他那带着胡腔却已相当流利的秦语补充道:“左庶长,王将军所言句句切中要害。我出身胡地,更觉还有两点亟待重视:
     其一,我等扫荡多在昼间,倚仗日光辨识方位传递号令,偶有趁夜奔袭,然士卒在暗夜之中辨识方位、传递号令、保持阵型之能力,远逊白昼。
     夜战能力,实为短板。
第506章 赵边骑之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