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瞬间点明了核心矛盾。
在秦国这个以法立国、以法强国的国度,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不言自明。
一直沉默旁观的关内侯,此刻也站了出来。
他深知嬴政亲政已是不可逆转的大势,且嬴政展现出的手腕也足以让他信服。
他抚须沉声道:“少上造此言切中要害,在我大秦,法行天下。《秦律》乃商君所立,历代先王奉行不悖,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周礼》虽古,亦当为我所用,而非束缚我大秦手脚之桎梏。一切,当以《秦律》为准!”
他的表态,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务实宗室的态度,给了守旧派沉重一击。
奉常等人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还想再辩。
然而,一个更加震撼、更具决定性的场面出现了。
“关内侯所言极是,在我大秦,当然是以《秦律》为主。”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殿门口响起。
群臣纷纷回头望去,只见殿门处,华阳太后与夏太后,在宫娥内侍的簇拥下,步入大殿。
两位太后联袂出现,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也让守旧派的心沉到了谷底。
开口的正是华阳太后。
她无视殿内惊愕的目光,在宫人搬来的锦墩上落座,目光扫过奉常等反对者,最后落在丹陛之上的嬴政身上,声音清越而坚定,响彻大殿:“《秦律》乃我大秦立国之根基,强国之命脉。秦王乃大秦之主,自当为万民表率,率先垂范,遵守秦法,岂有君王反不受国法约束之理?
若依《周礼》而废《秦律》,岂不是本末倒置,动摇国本?”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高昂:
“大王扫平雍城逆乱,肃清宫闱,功在社稷,泽被苍生,此乃天佑大秦。
值此乾坤初定,百废待兴之际,正需大王执掌乾坤,励精图治。哀家华阳,恳请大王,择吉日加冕、亲政。”
夏太后紧随其后,语气同样坚决:“哀家夏氏,附议华阳太后之请。大王天纵英明,睿智果决,哀家亲眼所见,早已具备亲政之能。
值此多事之秋,正需君王乾纲独断,安定人心,肩负社稷重任。
哀家亦恳请大王,择吉日,行加冠之礼,亲秉国政。”
作为嬴政的亲祖母,她的支持,更具血缘亲情上的说服力。
两位太后的同时出现,并如此鲜明、公开地支持嬴政提前加冕亲政,这无异于彻底击溃了守旧派最后的心理防线。
连代表着后宫最高权威、本应最重视礼法的太后都如此表态,奉常等人还有什么理由坚持?
那些原本还想据“礼”力争的老臣,此刻纷纷低下头,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华阳太后代表的楚系,夏太后代表的韩系,加上关内侯代表的务实宗室,秦臻、李斯代表的少壮新锐,以及隗壮、芈启等重臣……
嬴政身后,已然汇聚了秦国朝堂几乎所有的核心力量。
大势已成,不可逆转。
嬴政看着两位祖母,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有感激,也有对这份支
第534章 大势已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