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室春色[2/2页]

酿秋实 前后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舆车的青纱帐再次微晃,余幼嘉目光随之闪了闪,好半晌才开口道:
     “若是就这样原谅他......会不会骄纵了他?”
     打算盘打到满头汗水的五郎:“?”
     五郎抬手擦汗,对消散殆尽的一室春色始终未闻:
     “什么?”
     刚刚他依稀好像听到阿姐说什么原谅,什么骄纵?
     余幼嘉回神,轻轻摇头:
     “无事......是今日日头太大的错,令人有些不清明。”
     “五郎可有算出些什么?”
     谈起正事,生意,两姐弟闲话不唠,废话不谈,甚至连午后的日头都不再热,精神更是好上不少。
     五郎连忙道:
     “这本账目都按数打过一遍算盘,所有数额都对得上。”
     余幼嘉微微蹙眉:
     “只是这些?”
     五郎闻言立马有些坐立难安,余幼嘉压着性子,耐心道:
     “一本记录详尽的账本,其实能看出许多东西。”
     “你手中那本是立春上个月在淮南经商的账目,按道理来说,既有这本账目在手,不仅能算出何种东西卖的最好,什么货品流通最差,不能积货......厉害些的人,甚至能统计出一处地方的情况究竟如何。”
     余幼嘉说着,翻开手边另一处的箱柜,取出两本账目:
     “这两本是泰顺嘉实商行经商两月的账目,前一本中来寄存的人远超于取的人,所兑之物也多是衣物,农具,田地,甚至连银钱都很少,另一本则是趋于平稳。”
     余幼嘉一边讲,一边悉心翻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姓只有要远离故土,才会卖掉赖以为生的田地农具。”
     “如今泰顺势微,愿意留下修生养息的人极少,而与此相反,因为那些人于商行存钱,必得在商行取钱,所以崇安,淮南,玉泉等另有商行等地涌入的人数便多了许多。”
     “泰顺的盐,铁(农具),粮食,只存不取,物品单一,存数却巨大。崇安,淮南,玉泉,等地取多存少,就得想办法给百姓许利息,让他们知道将银钱等物放在商行是有好处的,不然无论如何从其他地方调货,调多少货,早晚有一天也会被取完。”
     “更何况,如今路上匪盗众多,咱们每押一批货耗时耗力,也有本金。”
     “如何调货,取货,又能从这些人员流通中得知每个地方势力如何,其实也是学问一门,今日你反正有闲,我一一同你......”
     余幼嘉将两本账目放在桌上,抬眼正对上五郎双眼空空的神情,她话锋一顿:
     “你不想学?”
     五郎难得有些面露为难:
     “若是能帮上阿姐,那我还是得学。”
     余幼嘉沉默几息:
     “你还是想学学问,当史官?”
     五郎这回倒是极为轻快的点了头:
     “是。”
     “我一直在记,生平只盼后世史书上也能出现我所记之物。”
     余幼嘉心里微叹口气,终是将账目重新收回了箱柜之中:
     “也罢,也罢。”
     “那我若让你说说,你从前读的那些史书里,都用什么方式剿匪.......这你可是感兴趣?”
     显然,这是打算因材施教。
     五郎眼神牟然一亮:
     “只有两种,一是招安,二是剿灭。”
     “前者需给钱给地,行安民之举,后者需要.....杀光杀净。”
     “阿姐是想要招安,还是剿灭?”
    喜欢。
  

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室春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