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选择回长安请旨,西域的局势就难说了;要是他借不到兵马,自己怕是也要死在莎车。可他偏偏就成了,这就是“智勇双全”的大将之才。
冯奉世平定莎车叛乱后,带着呼屠征的首级和西域诸国的降表,回到了长安。汉宣帝得知消息,龙颜大悦,当即召冯奉世上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称赞他“出使西域,不辱使命,还能临机决断,平定叛乱,真是大汉的栋梁之臣”!随后,宣帝下旨:拜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赏黄金百斤、绢帛千匹,还把他的“关内侯”爵位从“世袭”升为“实封”,食邑千户。
后来,宣帝驾崩,元帝即位。这时候的冯奉世,已经年近六旬,头发都有些白了,这个时候,陇西出了大事——羌人叛乱了。
这陇西的羌人,与大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他们世代居住在陇西的山谷里,以放牧为生,偶尔会到汉朝的边境城镇做买卖。可到了元帝永光元年(前42年),汉朝在陇西的官员为了讨好上司,强行征收羌人的牛羊,还把不肯交税的羌人抓起来鞭打,这下可惹恼了羌人。羌人的几个大部落——先零羌、罕羌、开羌,联合起来,聚集了三万多兵马,攻破了陇西的数座县城,杀了汉朝的县令、都尉,抢走了粮食和兵器,还把百姓的房屋烧了,陇西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往关中逃难,边疆告急的文书一封接一封送到长安。
元帝接到文书,赶紧召集大臣商议。满朝文武,说“羌人野蛮,必须派兵镇压”,可谁也不敢主动领兵——毕竟羌人骁勇善战,又熟悉陇西的地形,之前几次平羌,汉朝都损兵折将;要么说“不如派人去安抚,给羌人些粮食、牛羊,让他们撤兵”,可羌人已经杀红了眼,安抚哪里管用?就在这时候,冯奉世站了出来,对着元帝躬身行礼:“陛下,臣愿领兵前往陇西,平定羌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帝见冯奉世主动请缨,又惊又喜——惊的是冯奉世已经快六十了,怕他身体吃不消;喜的是冯奉世有平莎车的功绩,是个靠谱的将领。元帝赶紧问:“冯将军,你年事已高,陇西路途遥远,羌人又凶悍,你真的能行吗?”冯奉世挺起胸膛,声音洪亮:“陛下,臣虽老,可弓还能拉满,剑还能出鞘!再说,臣早年曾在陇西待过,熟悉那里的地形和羌人的习性,定能荡平羌乱,收复失地!”元帝听了,当即准了,拜冯奉世为左将军,让他统领一万二千兵马,前往陇西平叛。
冯奉世领了圣旨,当天就去军营点兵。他选的士兵,大多是经历过西域战事的老兵,还有不少陇西本地人,熟悉地形。出发前,他特意去找了当年在西域一起平莎车的副将,如今已是校尉的张安,对他说:“羌人虽勇,却不懂阵法,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咱们只要稳住阵脚,分兵合击,定能取胜。”张安点头称是,跟着冯奉世一起踏上了征途。
到了陇西后,冯奉世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先做了三件事:一是派人安抚逃难的百姓,在安全的地方搭建临时营地,给百姓送粮食、衣物,让他们安心;二是派侦察兵去探查羌人的虚实,摸清他们的主营地、粮道和兵力分布;三是向附近的郡县调集粮草,确保大军的补给。几天后,侦察兵回来报告:羌人的主力聚集在临洮一带,约有三万余人,他们的粮道在洮河上游的一个山谷里,由少量士兵看守。
冯奉世听了报告,心里有了主意。他对众将说:“羌人兵力比咱们多,硬拼肯定不行。咱们先派小股兵力袭扰他们的粮道,让他们断粮,军心大乱;再请求朝廷增兵,等援兵到了,再分兵进攻,定能一举击溃羌人。”随后,他一边派张安率领两千骑兵,去袭扰羌人的粮道,一边向长安上书,请求元帝再派三万援兵。
张安领命后,带着骑兵日夜兼程,赶到洮河上游的山谷。当时看守粮道的羌人正在喝酒,没料到汉军会来,张安率军突然杀出,羌人措手不及,死伤惨重,粮车也被烧了大半。消息传到羌人主营,羌人首领大怒,可又不知道汉军来了多少人,不敢轻易分兵去护粮道,只能下令减少士兵的口粮,这一下,羌人士兵的士气顿时低落下来。
过了一个多月,元帝派的三万援兵到了。冯奉世见兵力足够了,当即下令分兵三路:一路由张安率领,从正面进攻羌人的主营,只许败、不许胜,引诱羌人追击;一路由副将李信率领,绕到羌人的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自己则率领中军,埋伏在羌人主营附近的山谷里,等羌人追击张安时,从侧面杀出,断他们的后路。
开战那天,陇西的天空飘着细雨,寒风刺骨。张安率领兵马,敲着鼓,喊着口号,向羌人的主营发起进攻。羌人见汉军来攻,又想起之前粮道被袭的仇,个个红了眼,纷纷冲出营寨,追击张安。张安假装不敌,领着兵马往山谷方向撤退。羌人不知是计,紧紧跟在后面,一直追到山谷里。
就在这时,冯奉世一声令下:“放箭!”山谷两侧的汉军士兵早已张弓搭箭,箭如雨下,羌人顿时倒下一片。羌人首领这才知道中了埋伏,想下令撤退,可已经晚了——李信率领的兵马已经绕到了山谷口,挡住了他们的退路。冯奉世亲自率领中军杀了出来,大喊:“降者免死!顽抗者杀无赦!”
羌人士兵本就没了粮草,又中了埋伏,哪里还有心思抵抗?有的扔下兵器投降,有的四散奔逃,还有的被汉军斩杀。羌人首领见大势已去,想拔剑自刎,却被冯奉世的亲兵生擒。这一战,汉军斩杀羌人首级数千,俘虏了羌人首领和部落贵族数十人,其余羌人要么投降,要么逃入深山。
平定羌乱后,冯奉世没有对投降的羌人赶尽杀绝,而是采取了“安抚”之策:他下令释放投降的羌人百姓,给他们分了土地和种子,让他们回家种地;又召集羌人的部落首领,对他们说:“大汉与羌人,本是邻居,应该和睦相处。之前是汉朝的官员有错,不该欺压你们,我已经奏请陛下,罢免了那些贪官污吏。今后,只要你们不再叛乱,大汉就会保护你们,还会给你们提供帮助。”羌人首领们见冯奉世说话算话,又得了实惠,纷纷跪倒在地,发誓“永不再叛”。
随后,冯奉世又下令修复被羌人破坏的县城,重建官府和百姓的房屋,还派士兵护送逃难的百姓回家。陇西的百姓见家园恢复了,都对冯奉世感激涕零,有的还送来了酒肉、粮食,冯奉世却一一谢绝,说:“我是大汉的将军,保护百姓是我的本分,这些东西,你们留着自己用吧。”
冯奉世平定陇西羌乱后,带着俘虏的羌人首领和缴获的兵器,回到了长安。汉元帝握着冯奉世的手,感慨地说:“冯将军,你辛苦了!若不是你,陇西的百姓还在受苦,大汉的边疆也不得安宁啊!”随后,元帝下旨:晋封冯奉为“关内侯”(此前虽有食邑,此次为加赏),增加食邑两千户,还赏了他一座府邸。满朝文武也纷纷向冯奉世道贺,称赞他“老当益壮,是大汉的柱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冯奉世却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他回到府中,第一件事就是上书元帝,说:“陇西之乱,虽已平定,可边疆的隐患还在。臣恳请陛下,在陇西增设屯兵,派清廉的官员治理地方,再与羌人建立互市,让他们能通过买卖获得所需之物,这样才能长久稳定边疆。”元帝见冯奉世想得长远,当即准了他的奏请,下令在陇西增设了三个屯田区,派了一批清廉的官员去任职,还在边境设立了互市,让汉人和羌人可以自由买卖。
此后几年,冯奉世一直在朝中任职,担任左将军、光禄勋等职。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每天早起练剑、看书,处理公务时也总是兢兢业业,从不徇私枉法。有一次,他的儿子冯野王想通过他的关系谋取官职,冯奉世却严厉地说:“大汉的官职,是给有才能、能为百姓做事的人的,不是给咱们冯家谋私利的。你若有本事,就自己去考科举、立军功,别想着靠我!”冯野王听了,羞愧不已,后来果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清廉的官员。
到了元帝建昭二年(前39年),冯奉世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元帝得知消息,十分悲痛,下令辍朝三日,追赠冯奉世为“烈侯”,还派官员去祭奠他。《汉书》的作者班固,在写冯奉世的传记时,特意写下了“博览书传,明习兵法”八个字,还评价他“数出西域,平定叛乱,为汉边疆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这短短几句话,却是对冯奉世一生最好的总结。
喜欢。
第26章 勇毅丹心冯奉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