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悄悄打开城门,去小路埋伏。等到天亮,果然看到张飞军队的前锋押着粮草,慢慢走过来,严颜大喜,一声令下,伏兵冲了出来,想抢粮草。
没想到,那个押粮的将领并不是张飞,只是个偏将。严颜正想带兵厮杀,忽然听到身后喊声大起,一队兵马杀了过来,带头的正是张飞,手里拿着丈八蛇矛,怒吼道:“老东西别跑!我在这里等你好久了!”严颜大惊,赶紧带兵迎战,却被张飞的军队冲散。严颜骑马想逃,张飞追上来,一把揪住他的铠甲带子,把他活捉了,带回营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飞升帐议事,让手下把严颜推到帐前,厉声喝道:“我大军到这里,你为什么不投降,反而敢和我交战?”严颜昂着头,怒气冲冲地说:“你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侵犯我的益州,我们益州只有宁死不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张飞听了,勃然大怒,喝令手下:“把这老东西拉出去砍了!”
严颜脸色一点没变,冷笑着说:“要杀就杀,发什么怒!”张飞见严颜忠义不屈,心里反而生出敬佩,赶紧走下帐来,亲自给严颜松绑,跪下拜见:“刚才我说话冒犯了您,希望将军原谅。我一直知道将军是蜀地的忠义之士,现在愿意和将军一起辅佐刘皇叔,平定益州,怎么样?”
严颜见张飞这么谦恭,又听说刘备是仁厚的君主,被他的诚意打动,也跪下回拜:“我愿意投降!”张飞大喜,请严颜坐在上座,摆酒招待。席间,严颜说:“我有个办法,能帮将军尽快平定蜀地。巴郡以西的各城守将,大多是我的朋友,我愿意去劝他们投降,让他们不用打仗就归顺。”张飞听了,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严颜跟着张飞出征,沿途各城的守将见严颜都投降了,又听说刘备仁厚,都纷纷不战而降。张飞一路没费一兵一卒,直接打到雒城,和刘备会合。刘备见张飞速平定了巴郡,大喜,称赞道:“三弟不只是勇猛,还有识人的眼光,义释严颜,真是平定川蜀的关键啊!”
这一战,张飞打破了世人认为他“粗犷无谋”的印象——他知道硬攻不行,就用诱敌之计;看到严颜忠义,就放下前嫌接纳他。所谓“最好的用兵是用计谋,其次是用外交”,张飞用智谋活捉敌人,用仁德收服人心,这才是名将的风范。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后,让夏侯渊、张合驻守。张合自认为勇猛,率领三万大军入侵巴西郡,想夺取巴东、巴西两郡,切断蜀汉北边的援军。刘备听说后,赶紧命令张飞率领三万人马,去抵御张合。
张飞带兵到宕渠,和张合的军队相遇。张合见张飞来了,就靠着山扎营,占据险要地形防守。两军对峙了五十多天,张飞多次挑战,张合都关着营门不出来。张飞心里清楚,张合是曹魏的名将,擅长用兵,如果拖得太久,自己这边粮草会用完,一定会陷入被动。
一天,张飞巡查军营,看到营外山势险峻,中间有一条小路,名叫瓦口关,是张合军队运送粮草的通道。张飞心里有了计策,就让士兵们每天在营里喝酒玩乐,故意装出松懈的样子,自己也每天喝得大醉,坐在帐前,让小兵们摔跤取乐。
张合在营里,听说张飞每天喝酒玩乐,心里很怀疑,就派人去探查。探子回来报告:“张飞每天喝到酩酊大醉,还让士兵摔跤,完全没有打仗的心思。”张合大笑:“张飞就是个有勇无谋的人,现在见我坚守不出,就喝酒玩乐,松懈军心,这真是天赐良机!”于是决定夜里去偷袭张飞的大营。
当天晚上,张合率领一万精兵,悄悄出营,往张飞的大营赶去。快到营前时,看到营里灯火通明,张飞正坐在帐中喝酒,鼾声像打雷一样。张合大喜,带兵冲进营中,却发现帐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十个草人。张合知道中了计,赶紧下令撤退,却听到营外喊声大起,张飞率领军队从左右两边杀过来,曹军大乱,死了很多人。张合拼命突围,带着残兵往瓦口关逃去。
张飞带兵追赶,一直追到瓦口关下。瓦口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张合靠着关口坚守,张飞几次进攻,都没成功。张飞就亲自去勘察地形,发现瓦口关左边有一条小路,只能容一个人一匹马通过,可以绕到关口后面。于是他让副将雷铜率领一万人马,假装攻打瓦口关正面,吸引张合的注意力,自己则带着五千精兵,从小路绕到关口后面。
雷铜带兵到关前,百般叫阵,张合果然带兵出关迎战。两军打得正激烈时,忽然听到关口后面喊声大起,张飞率领军队杀到关前,张合大惊,知道后路被断,不敢再恋战,带兵往汉中逃去。张飞率军追击,曹军死了一半多,张合丢下马爬上山,只带着十几个骑兵逃了出去。
宕渠之战,张飞大败张合,稳固了益州北部的防线,让曹操不敢轻易向南侵犯。这一战,张飞先用骄兵之计,引诱张合夜袭;后来又勘察地形,派出奇兵绕到敌军后面,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战后,刘备论功行赏,封张飞为西乡侯,兼任巴西太守。
当时,诸葛亮曾对刘备说:“张飞虽然性急,但用兵越来越老练,宕渠这一战,他的计谋和勇猛,都能和关羽相比了。”刘备也感叹道:“三弟跟着我这么多年,成长为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真是蜀汉的幸运啊!”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同年,关羽兵败麦城,被孙权的部将吕蒙杀死,首级还被送到了曹操那里。刘备听说关羽的死讯,悲痛欲绝,决定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时,张飞正镇守阆中,听说关羽死了,更是怒不可遏,每天痛哭流涕,喝得酩酊大醉,对部下又打又骂。刘备派使者到阆中,命令张飞率领一万人马,去江州和自己会合,一起讨伐东吴。
张飞接到命令后,让部将范强、张达在三天内打造出白旗白甲,准备讨伐东吴时挂孝出征。范强、张达进帐报告:“白旗白甲数量太多,三天内根本做不完,希望将军能宽限几天。”张飞当时正因为关羽的死而暴怒,听了两人的话,更是火上浇油,喝令手下把他们绑在树上,每人打了五十鞭。
打完后,张飞指着他们骂道:“如果三天内做不完,就把你们砍头示众!”范强、张达被打得皮开肉绽,心里又害怕又怨恨,私下商量:“张飞性子暴躁,要是三天内做不完,我们肯定会死。不如先下手为强,杀了张飞,投奔东吴。”
当天晚上,张飞在帐中喝得大醉,躺在床上睡着了。范强、张达揣着匕首,悄悄溜进帐中,见张飞睡得正香,鼾声如雷,就上前一刀割下了他的首级,连夜逃出阆中,往东吴跑去。
第二天,张飞的部将见帐里没人,进帐查看,发现张飞已经死了,首级也不见了,大惊失色,赶紧派人去成都向刘备报告。刘备听说张飞的死讯,像被雷击中一样,半天说不出话,接着放声大哭:“二弟刚去世,三弟又被害,我身边的得力助手,全没了啊!”
张飞的死,不仅让蜀汉失去了一位名将,更让讨伐东吴的战争雪上加霜。后来,刘备讨伐东吴在夷陵兵败,蜀汉国力大减,再也难以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了。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道:“张飞勇猛雄壮,仅次于关羽,曹魏的谋臣程昱等人都称赞关羽、张飞是能敌万人的猛将。但张飞敬重有学识的君子,却不体恤普通士兵;关羽善待士兵,却对士大夫傲慢,这是两人的缺点啊。”张飞一生,勇猛无比,智谋也不断增长,却最终因为“不体恤下属”被部下杀死,实在是英雄的悲剧。
张飞死后,刘备追封他为“桓侯”,把他葬在阆中。阆中百姓感激他的恩德,为他建了庙,一年四季都祭祀他。后世的人,也大多称赞他的勇猛,敬重他的忠义。
在戏剧舞台上,张飞常以“黑脸”形象出现,手里拿着丈八蛇矛,威风凛凛。他“长坂坡喝退曹军”“义释严颜”等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登岳阳楼》,诗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张飞,却暗含着对三国英雄的追忆,而张飞的勇猛,正是三国英雄气概的代表。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东坡志林》里写道:“街巷里的小孩调皮,家里人嫌麻烦,就给钱让他们坐在一起听人讲古事。讲到三国的时候,听到刘备打败仗,孩子们就皱着眉头,甚至掉眼泪;听到曹操打败仗,就高兴得欢呼。从这就能看出,君子和小人的影响,一百代都不会断绝。”其中,张飞作为刘备麾下的名将,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了“忠义勇武”的象征。
到了明清时期,《三国演义》问世,张飞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他既是“怒鞭督邮”的刚直之人,也是“义释严颜”的仁德将领;既是“长坂坡吓退百万兵”的勇士,也是“瓦口关大破张合”的智将。虽然有“鲁莽”的一面,却更显得真实可爱。
千年之后,当人们说起“三国名将”,张飞的名字始终会被提起。他的丈八蛇矛,他的一声怒吼,他的忠义仁勇,早已越过历史的尘埃,成了中华文化里“英雄”的代名词。就像阆中张飞庙里的一副对联写的:“力扶汉鼎,一代英名垂宇宙;气吞吴魏,千秋勇烈震乾坤。”
喜欢。
第33章 燕人张翼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