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池越的存在,某种程度上牵制了其他可能对他不利的势力(包括中央军内部的倾轧者)。
     更重要的是,两人之前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和那包“赠药”之情,让他无法轻易对池越刀兵相向。
     于是,秦晔的“追击”变成了武装游行。
     他的部队缓慢地向前推进,沿途“收编”了一些真正散兵游勇和小股土匪。
     同时尽可能地收拢一些在大战中被打散的、战力尚存的中央军友军,一点点补充自己几乎枯竭的兵力。
     却始终与池越的核心控制区保持着一段安全的距离。
     偶尔发生小规模“交火”,也是枪炮声激烈,战报写得漂亮,实际伤亡可以忽略不计。
     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情报,将“追击”的重点放在了抢夺物资和占领无人地带之上。
     既向上峰交代了过去,又避免了与池越的实质性冲突。
     池越在淆城,很快明白了秦晔的“好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抓紧时间巩固地盘,消化力量。
     中原大战,随着奉军的入场,实际上已经尘埃落定。
     阎、冯、李联军的彻底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南京的江总司令和他的新盟友张少帅,正在忙着瓜分胜利的果实,接收大城市、重要厂矿和交通线。
     所有的后勤资源、政治注意力,都倾注于如何巩固胜利,如何安置庞大的胜利之师,如何论功行赏上面。
     秦晔升了官,地盘扩大,却兵力单薄,困守巩镇至黑石岭一线,名义上仍是中央军序列,但自主权在无形中反而增大了。
     奉军和中央军主力忙着接收大城市和战略要地,暂时无暇顾及地方上的小军阀和顽固据点。
     一段诡异的、暴风雨前的宁静,降临了。
     战后的补给体系重组,权力洗牌。
     秦晔原先还有一条脆弱的补给线,现在需要向新的“上级”申请,手续更复杂,被克扣、拖延的情况只会更严重。
     “友军”来了,但他的日子可能会比以前更难过。
     他的防区很可能被新来的、兵强马壮的“友军”视为囊中之物,甚至可能被要求移防,去更差的地方。
     秦晔站在城头,寒风吹动他略显破旧的军大衣下摆。
     他清俊的脸庞上沾满了洗不尽的烟尘,眉宇间锁着深深的疲惫与凝重。
     他看着手中那份刚刚收到的、言辞敷衍的补给延迟通知,眼神锐利如刀,没有丝毫意外。
     见微知着,秦晔看到的,是这拖欠背后冰冷的政治算计和大势所趋。
     在这场盛宴中,没有他们的位置。
     完成了阻击任务后,他们的价值就已经被榨干。
     现在,他们就像棋盘上过了河的卒子,能自己活下去最好,活不下去,也无人在意。
     拖欠补给?这只是开始。
     后续会不会被并入其他部队吞并?会不会被调到更偏远更艰苦的地方驻防?
     一切都是未知数。
     “团长,弟兄们的冬衣……”副官走上前,低声汇报,语气里满是忧虑。
     天气渐渐转冷,这才是最要命的。
     秦晔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他望着城外荒芜的田野和远处模糊的山峦,那里可能藏着池越那样的饿狼,也可能有真正的溃兵土匪。
     “知道了。”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通知下去,从即日起,口粮减半发放,优先保障伤号和哨兵。
     加固城防,清点城内所有大户的存粮和物资,……进行‘战时登记。”
     他没有说“征用”,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他必须做好长期被孤立、被遗忘的准备,必须依靠巩城本身和他手头仅有的力量活下去。
     拖欠补给只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更漫长的寒冬即将到来。
     秦晔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将那份轻飘飘的公文揉成一团。
     他不能像池越那样肆无忌惮,但他必须为自己和这几千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在这冰冷的乱世中,找一条活路。
    喜欢。
  

第11章 烽火(十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