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己政府的懦弱和短视。
     这种信念的动摇带来的痛苦,远比一场败仗更甚。
     他为之效忠、为之奋斗的体系,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竟然表现得如此懦弱,不堪一击,甚至……如此冷漠。
     他猛地站起身,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和……决绝,仿佛挣脱了某种无形的枷锁。
     巨大的失望并没有让他崩溃。
     一种更加强烈的、基于军人本能和民族气节的责任感汹涌而上,填补了信仰崩塌后的空白。
     “命令!”他的声音冷冽如冰,“全军进入一级战备!即刻起,我部防区实行宵禁,所有进出人员严格盘查!
     电令黑石岭前沿阵地,加倍警惕!所有军官,到我这里开会!”
     他知道,指望不上上级了,甚至可能等不到任何像样的命令。
     没有来自金陵的明确命令。
     只有混乱、恐慌和“不抵抗”的噩耗不断传来。
     面对如此巨变,池越和秦晔不约而同地做出了选择。
     内部那点摩擦和算计,在亡国灭种的巨大阴影下,显得无比可笑和渺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通过秘密渠道互通消息的频率显着增加。
     池越会将他抓到的日本特务口供分享给秦晔;秦晔则会将从高层零星得到的、关于日军部队调动的情报传递给池越。
     虽然依旧谨慎,但一种基于民族生存本能的信任,正在快速建立。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战争做准备。
     池越的兵工厂开足马力,日夜不停地生产手榴弹、地雷,复装子弹。
     他甚至组织人手,根据地形优势,开始构建更深、更坚固的防御工事体系。
     秦晔则利用铁路线的便利,更加积极地与后方联系,千方百计地囤积药品、粮食,
     并将部分物资“借贷”给池越,换取煤炭和土法生产的军火。
     因为他知道,一旦开战,池越的阵地将是阻敌的第一道屏障。
     巨大的外部威胁,彻底重塑了他的心态和决策逻辑。
     他们从互相提防的军阀,变成了某种程度上休戚与共的守望者。
     紧接着,长城抗战失利的噩耗传来!
     华北门户洞开,日军兵锋直指平津!
     消息如同冰水浇头,最后一丝侥幸心理彻底破灭。
     威胁感不再是可能,而是现实!刀已经架到了脖子上!
     不能再困守孤城了!
     两人几乎同时行动起来,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进取姿态。
     池越亲率主力,向北、向东出击,以剿匪清乡为名,迅速控制了淆城外围的几个重要山地隘口和交通节点。
     这些地方易守难攻,是阻滞日军南下的天然屏障。
     秦晔也挥师向外,巩固并扩大了巩镇防御圈,占据了铁路沿线的几个关键小站和桥梁,并派兵驻守侧翼的一些制高点。
     他们的行动迅猛而果断,仿佛又回到了中原大战时那个扩张地盘的阶段。
     但这一次,目的截然不同。
     更微妙的是,他们在向外扩张时,都极其默契地将自己的侧翼和后方,暴露给了对方的方向。
     池越没有在面向巩镇的一侧修建任何像样的工事,甚至减少了巡逻兵力。
     秦晔也同样如此,将主要防御方向对准了北方和东方,对西面淆城的方向,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
     这是一种无声却重逾千钧的信任。
     一种“我的后背,就交给你了”的战场托付。
     一种在民族危亡之际,军人之间超越派系、用行动写就的同盟誓言。
     山雨欲来,狂风满楼。
     淆城与巩镇,这两颗曾经孤立的棋子,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
     正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姿态,缓缓靠拢,准备共同迎接那场即将到来的、血与火的洗礼。
    喜欢。
  

第15章 烽火(十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