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淆城巩镇的胜利,如同在华北沉闷的战局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短暂的涟漪。
     卫立煌、孙连仲部在完成对溃敌的有限追击后,并未停留在淆城巩镇一线。
     而是迅速前出,将防线向北推进,试图往前利用大城市和既设工事,构建一道新的、更稳固的防线。
     淆城巩镇,则从九死一生的最前沿,变成了这条新防线侧后方的重要支撑点和交通枢纽。
     池越和秦晔的残部,获得了极其宝贵的喘息之机。
     血战余波尚未平息,将士们的伤口还未愈合。
     然而,这短暂的平静,却被一声来自东方的惊雷彻底粉碎。
     八月中旬,淞沪会战爆发!
     上海,这座远东最大的都市,瞬间变成了新的、更加惨烈的血肉磨盘。
     金陵政府决心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倾国之力,与敌鏖战于东南。
     他们试图将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为由东向西,利用江南水网地形迟滞日军,并争取国际干涉。
     战略重心的急剧南移,意味着华北战场瞬间被置于次要,甚至是被暂时牺牲的位置。
     原本计划经徐州、郑州北上,增援华北战场的最精锐的中央军德械师(如第36师、87师、88师),
     以及在后方整补的诸多部队,全部被紧急调往淞沪战场。
     通往华北的铁路线和公路上,原本北上的军列和车队纷纷掉头向东。
     华北战场上苦苦支撑的将士们,眼睁睁地看着最大的希望
     ——那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生力军,消失在了相反的方向。
     包括承诺给的补充兵员、重炮以及至关重要的弹药和医疗物资,一切都变得遥遥无期。
     华北的战局,因淞沪会战的爆发,陷入了一种更复杂的困境。
     与此同时,日军大本营为尽快解决华北战事以抽调兵力支援上海,向华北大规模增兵。
     新的精锐师团、航空兵联队和重炮旅团被加强给华北方面军。
     刚刚经历挫败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如同被打了一剂强心针,立刻重新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势。
     天空再次被日军的机群遮蔽。
     炮弹又一次落在刚刚修复的阵地上。
     华北再度告急!
     刚刚因为淆城巩镇坚守和援军反攻而稍有缓和的华北局势,瞬间再度急转直下,变得摇摇欲坠。
     卫立煌、孙连仲等部构建的防线,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局势比之前更加绝望。
     援军无望,日军更强。
     正面防线承受着巨大压力,而后方则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
     原本指望的生力军援兵化为泡影。
     日军为了应对上海方面骤增的压力,并试图尽快解决华北后患,对河北、山西的进攻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凶猛。
     而池越和秦晔接到了来自第一战区和武汉大本营的联合命令:
     “嘉奖你部卓着战功。准予你部就地休整补充,征募兵员,负责淆城巩镇一线防御事宜。”
     这道命令背后,既有对他们功绩的认可,也有一丝将其视为“消耗品”继续钉在前线的冷酷。
     他们的名声成

第25章 烽火(二十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