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各地学子的陆续赶到,让这座新城愈发热闹起来。
王凝之为了这次考试,将王献之和范宁调回洛阳,以王献之为周国太常卿,范宁为博士祭酒,负责会考的统筹安排。
空出的梁州刺史一职,则由镇守梓潼郡多年的何谦接任。
大殿之中,王凝之正在交代几人,“既然设置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公平,除了不得泄露考题之外,阅卷也是重中之重。”
防止科考舞弊的手段不少,先有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姓名籍贯那些信息用纸糊起来,不让阅卷官知道手中的考卷是谁的。
但这个法子仍有漏洞,考生可以通过笔迹,或者在考卷上做标记,提醒阅卷人自己的身份。
于是更为严格的誊录法应运而生。
阅卷官拿到手中的考卷,是经过誊抄之后的,彻底杜绝了笔迹和暗号之类的情况出现。
王凝之对这次考试做出的要求,是直接上誊录法。
听完王凝之的描述,范宁佩服道:“周王心思缜密,连这种事情都提前想到了,真是天下学子之幸。”
对舞弊的防范,其实是为普通学子考虑,因为他们想舞弊都没有门路。
王凝之笑道:“我也就提个大概思路,具体的细节武子你和子敬商量,一定要确保这次考试不出问题。”
两人拱手称是。
王献之想起一事,问道:“眼下洛阳学子云集,不少人都在谈论前方的战事,连带着洛阳百姓也跟着议论纷纷,需不需要派人干预?”
王凝之摇摇头,“不用,关心国事,本就是应该的。”
王献之解释道:“前线情况不明,战事尚处于胶着之中,我是担心他们胡言乱语,制造恐慌,在民间影响不好。”
“你倒是提醒我了,”王凝之想了下,说道:“以后战事的进展,我会视情况在城中贴出布告,告知百姓,省得他们胡乱猜测。”
来洛阳的学子太多,难免有一些浑水摸鱼或者兴风作浪的,所以该做的防范还是得做。
王献之和范宁离开后,王凝之喊来陈特,让他布下暗探,密切关注城中学子们的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向他汇报。
安排完这些,王凝之还不放心,又差人去找王洛。
没过一会,王洛便跟在谢道韫身后过来了。
“什么事找小奴?”谢道韫问道:“你最近不是在忙前线的战事,这可不能让他去。”
王凝之很无奈,“你在说什么,我怎么会让小奴去前线。”
谢道韫笑道:“知道你不会,不过小奴恰好在我那,所以我跟过来听听。”
王凝之摇摇头,没心思开玩笑,“是关于这次考试的事,我想让小奴也参加,顺便帮我关注下学子间的风向。”
王洛问道:“阿耶是担心有人利用学子闹事?”
“闹事还谈不上,”王凝之说道:“但学子们大多不知世事,容易被蛊惑,我是担心他们被有心之人利用,在城中传播不实之事。”
王洛点头应下,“那我找几个陆浑书院的学子,和他们一起住到外地学子那边去。”
洛阳为各地来的学子安排了住宿,但世家子弟是不会去住的,他
第537章 心忧前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