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4章 千载难逢的时机窗口![1/2页]

四合院:开局傻柱拒绝道德绑架 爱吃不变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何雨柱的神色重新变得严肃起来,甚至带着一丝凝重。
     “晓儿,千万别小看了怡合。
     虽然这些年,怡合洋行在港城的风头似乎被我们这些崛起的华资财团盖过,不再是当年四大洋行之首那般呼风唤雨,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怡合扎根港城百年,底蕴深厚,关系网盘根错节,其真正的实力,依旧深不可测。
     尤其是这几年,他们明显将战略重心从海外收缩回来,重新聚焦港城,对于他们旗下最核心的资产——怡合置地,更是看得跟眼珠子一样紧!想要从他们手里‘虎口拔牙,强行收购置地公司?这难度,比登天还难!稍有不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引火烧身。
     你千万要小心,再小心!”
     何雨柱的语气充满了父亲的关切和作为资深商人的警醒。
     怡合置地,这个拥有港城最核心、最黄金地段——中环大量优质物业的巨无霸,一直是华资财团觊觎却又难以撼动的目标。
     何晓的神色也凝重起来,他深知父亲所言非虚。
     怡合置地,是怡合洋行的“王冠明珠”,是其在港城统治力的象征。
     “爸,我明白。
     怡合置地这块肥肉,谁都眼馋,但也是最难下口的。
     ”他坦诚道,“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港城电讯的布局中,特意要将那些地产商的股份转给龙国官方。
     我们娄氏集团,或者说我们何家,通过收购和记黄埔和汇德丰,已经是港城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财团。
     这两大洋行旗下也拥有大量优质土地储备,为我们地产王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锐气:“但是,最好的地段在哪里?在中环!而中环的精华,绝大部分都掌握在怡合置地手中!其次是环绕维多利亚港的九龙仓。
     可以说,怡合置地就是港城地产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钻石。
     我们想要更进一步,真正实现港城地产行业的‘垄断性影响力,怡合置地是绕不开的巅峰!拿下它,我们才算是真正登顶。”
     何晓的眼神变得深邃:“然而,正如您所说,我们一旦成功收购置地公司,势力必然暴涨,这会让其他地产商,尤其是李超人、郑玉同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忌惮。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他们会担心我们一家独大,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所以,要让他们‘放心,或者说,至少不那么激烈地反对我们,就需要一个平衡。”
     他再次提到了那个关键点:“将港城电讯的股份,以及未来可能涉及的其他一些非核心但具有战略意义的资产股份,通过合理的方式‘分享给龙国官方,就是这种平衡的关键。
     这传递出一个信号:我们何家,并非要独霸港城,我们尊重未来的主权者,愿意与官方合作,共同维护港城的繁荣稳定。
     同时,官方力量的介入,对他们也是一种无形的制衡。
     龙国内地官方毕竟不同于过去的港英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必然会加强,自由度会有所限制。
     我们主动引入官方力量,相当于提前适应并融入了未来的规则框架。
     我们吃了肉,也要让其他人,特别是官方,喝到汤,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心里也相对平衡一些。
     看我们,也才能顺眼一点。”
     何晓的这番剖析,将商业利益、政治智慧、人情世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他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格局。
     何雨柱缓缓点头,儿子的思虑确实周全。
     但他心中的担忧并未完全消除,他再次将话题拉回最核心的难点:“你的平衡之道,我理解了,很有道理。
     但是,晓儿,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能成功‘拔掉怡合这颗虎牙!现在的怡合,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能被趁虚而入的怡合了。”
     何雨柱的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和提醒:“自从包船王成功拿下九龙仓,给了怡合洋行沉重一击后,他们就痛定思痛,进行了彻底的防御重组。
     他们成立了‘怡合策略,这个控股平台就像一个坚固的堡垒。
     他们把旗下最值钱、最核心的优质资产,比如牛奶国际、文华东方酒店集团这些现金奶牛和品牌资产,统统注入了怡合策略。
     然后,通过复杂的交叉持股安排,让怡合洋行和怡合策略相互持有对方大量股份,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环船防御体系。”
     何雨柱用雪茄在虚空中画了一个交叉的图案:“这种结构极其稳固。
     你想收购怡合洋行?怡合策略持有它大量股份,会全力阻击。
     你想收购怡合策略?怡合洋行又是它的大股东,同样会拼死抵抗。
     两家公司互相成为对方的‘护城河和‘白武士,牵一发而动全身。
     想要打破这个铁桶阵,谈何容易?我看,几乎是死局。”
     何晓静静地听着父亲的描述,脸上并未露出沮丧,反而眼神更加锐利,仿佛猎人终于发现了猎物最细微的破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爸,您说的没错,怡合的这个‘连环船结构确实堪称经典防御案例,让很多觊觎者望而却步。
     但是,”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冷静的自信,“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防御,再坚固的堡垒也可能从内部被攻破。
     他们的‘一荣俱荣,恰恰也隐藏着‘一损俱损的风险。”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厚厚的档案,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数据:“您看,1983年,港城地产市场崩盘,怡合系也未能幸免。
     当时怡合洋行的市值一度暴跌到仅剩30亿港元左右,而其控股的核心资产——怡合置地,光是净资产就估值超过100亿港元!这种巨大的价值倒挂,让多少华资大亨眼红心跳,摩拳擦掌?李超人、郑玉同他们当时就差点动手了!”
     何晓的手指在数据上点了点:“为什么最后没成?关键就在于置地公司当时自身难保!它在房地产高峰期过于激进地扩张,背上了高达150亿港元的巨额债务!股灾和地产崩盘

第324章 千载难逢的时机窗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