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曾几何时,他自信满满地认为,长实集团、包钰刚的环球航运以及娄氏集团,是港城华商财团中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他李超人与娄氏集团掌门人何晓,理应在同一个梯队里平起平坐。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彻底撕碎了这层看似和谐的假象。
     娄氏集团所展现出的雄厚资本实力和雷霆手段,让他清晰地认识到,两者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对方只需轻轻挥手,便有足够的资金撬动长实的根基;而他想对娄氏集团发起挑战,却如同蚍蜉撼树,除非对方连续犯下致命错误,否则他几乎看不到任何胜算。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何雨柱为娄氏集团打下的坚实基础。
     那位传奇人物以其独到的眼光和铁腕手段,为集团构筑了庞大而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覆盖了地产、零售、能源、乃至新兴科技等多个领域。
     这使得何晓甫一接手,便拥有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底气,可以在商海中纵横捭阖,大展拳脚,无需为资金掣肘。
     而李超人深知,自己虽被称为“超人”,但长实的根基远不如娄氏那般深厚宽广,尤其是在现金流储备和多元化布局上,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更让李超人感到一丝寒意的是,他隐约听闻何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布局远比想象中更为深远和激进。
     做空美股、在倭国“广场协议”后的房地产泡沫中精准收割、甚至可能正在酝酿针对倭国经济的更大规模做空行动……这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的操作,每一次成功都将为娄氏集团带来难以估量的巨额收益回报。
     这些收益,无疑将进一步夯实何晓的资本实力,拉大与长实之间的距离。
     李超人虽无法确切知晓何晓能从这些行动中攫取多少财富,但他明白,那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对手感到窒息。
     那么,何晓为何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对长实赶尽杀绝,反而选择“放过”他呢?李超人绝非天真之人,他深知商场如战场,没有无缘无故的仁慈。
     他反复思量,最终得出了一个既现实又冷酷的结论:何晓此举,并非心慈手软,而是深谙“养寇自重”之道。
     在何晓的棋局中,他李超人,这位曾经的“超人”,如今已被定位为一个有价值的“对手”,或者说,是一面“挡箭牌”。
     留下他,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考量:其一,可以避免娄氏集团一家独大,成为众矢之的。
     一个存在竞争的市场格局,总比垄断更符合各方利益,也能减少来自其他势力和监管层面的压力。
     其二,任何后来者若想在港城商界崭露头角,挑战娄氏集团的龙头地位,必然要先过他李超人这一关。
     他和他掌控的长实集团,无形中成为了娄氏集团的一道外围屏障。
     其三,新兴势力崛起,其首要目标往往是抢占市场份额,而像长实这样体量庞大但相对“孤立”的目标,无疑比直接挑战根深蒂固、在金融和实业领域皆有精密布局的娄氏巨无霸要容易得多。
     娄氏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已经固化,新玩家与其硬碰硬,不如先蚕食长实的份额。
     想通了这一点,李超人心中既有被利用的愤懑,也有一丝棋逢对手的复杂感慨。
     他明白,自己成了何晓精心设计的一枚棋子,一个被豢养起来用以平衡各方、转移火力的“寇”。
     何晓的“放过”,本质上是一种更高明的控制。
     他这位昔日的“超人”,如今竟成了别人棋盘上的重要一环,这种认知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奈与一丝自嘲。
     他端起桌上的冷茶,一饮而尽,苦涩的滋味在口腔中蔓延开来。
     无论李超人内心如何翻江倒海,汇丰与何晓的交易已成定局,木已成舟。
     在汇丰银行总部那间象征着权力与财富的会议室里,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股权转让协议正式签署。
     娄氏集团斥巨资,成功收购了汇丰银行持有的恒升银行62%以上的股权,一举成为这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银行的新任控股股东。
     恒升银行,这家诞生于战火纷飞年代、曾寄托了无数华商梦想的本土银行,在历经英资汇丰长达数十年的掌控后,终于重新回到了华资手中。
     为了迎接这位年轻而权势滔天的新任大股东兼董事局主席何晓,恒升银行现任执行董事长利国韦早已做好了准备。
     利国韦,这位出身于港城显赫利氏家族的银行家,其家族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港城发展的缩影。
     他的祖父利文奕,与港城四大家族之一利希慎家族的创始人利良奕是亲兄弟;他的父亲利树裴,与那位名震香江的“铜锣湾地王”利希慎是堂兄弟。
     虽然利国韦与另一位家族名人、中华煤气公司原始股东利泽韦也是同族兄弟,但双方关系并不密切,各自在商海中沉浮。
     利国韦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恒升银行紧密相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46年,在恒升银行元老何添的引荐下,他加入了当时还是“恒升银号”的这家机构,从一名普通的会计做起。
     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敏锐嗅觉,他很快在银行内部崭露头角,深得包括何善珩在内的几位创始元老的器重。
     1983年,当恒升银行创始人之一、德高望重的何善珩以高龄荣休后,利国韦众望所归地接过了董事长的重担,成为这家银行新一代的掌舵人。
     此刻,在恒升银行总部顶楼那间庄重典雅、能俯瞰中环全景的董事长会议室里,气氛肃穆而微妙。
     主位之上,端坐着年轻却气场强大的何晓,他神情平静,目光深邃,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而身为现任执行董事长的利国韦,则谦逊地坐在侧位,他的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眼神中却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有对新东家的恭敬,有对银行重回华资怀抱的欣慰,也有一丝对未知未来的审慎。
     “何生,您好!”利国韦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真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恒升银行重新回到我们华人手中。
     恒升,恒升,恒久昌盛……这名

第336章 恒生指数的诞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