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章 锂?这金矿,我挖定了[2/2页]

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花若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环境下闪着冰冷的光。
     通风橱呼呼作响,一排排贴着外文标签的化学试剂瓶,在架子上列队待命.....
     这些,都是孟远托了多少关系,走了多少门路,才从五湖四海搜罗来的宝贝。
     苏教授也没闲着。
     他亲自从技术部挑了几个小年轻,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脑子活,手脚快,关键能熬。
     钱敏那丫头,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风声,主动找上门:
     “苏教授,算我一个!我对这玩意儿有兴趣!”
     于是,这支草台班子——苏教授,钱敏,外加三个愣头青小子,就成了“新能源材料研究小组”的全部家当。
     他们一头扎进了纸堆,啃着那些比甲骨文还难懂的外文文献。
     锂,这个元素周期表,排名第三的小东西,脾气却大得很......
     怎么从一堆“工业垃圾”里,把它客客气气地“请”出来,再让它乖乖听话,成了这群人睁眼闭眼都在琢磨的头等大事。
     ……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苏教授当初撂下的狠话,一点不假:
     锂电池材料这玩意儿,打一开始就带着一股“难产”的劲儿。
     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原料。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满大街跑的,除了自行车,就是屈指可数的几辆桑塔纳。
     至于锂电池?
     那是索尼随身听、爱立信大哥大、东芝笔记本电脑的“心脏”,金贵着呢!
     谁家有这些洋玩意儿,都跟供祖宗似的,从市面大量回收废旧锂电池?比登天还难!
     孟远把脸皮都豁出去了。
     爷爷长,奶奶短,饭局一场接一场,酒一杯接一杯地灌下去。
     好话说尽,人情使遍,最后也只从电器维修铺,还有某些科研单位淘汰的样品库里,抠抠搜搜弄来了几十块,顶天也就百十来块。
     这些电池,形状各异,新旧不一,大部分还都奄奄一息。
     苏教授看着摊在实验台上,那点可怜巴巴的“战利品”,苦笑着摇了摇头:
     “小孟,这点东西……连第一批的试验都不够啊。”
     这点玩意儿,连做个系统性的对比实验都捉襟见肘,更别提摸索工业化提取的路子了。
     紧接着,第二个拦路虎,张着血盆大口就来了——技术!
     锂,活泼得像只猴儿,沾点水汽都能跟你“急眼”。
     它的化合物更是五花八门,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臭脾气”。
     要把那些废旧电池,碾碎后的“黑疙瘩”——也就是正负极材料的混合物:
     里面那些锂、钴、镍、锰等贵金属,一样一样、干干净净分离提纯出来,最后得到纯度99.5%以上的电池级碳酸锂……
     那工艺流程,那技术难度,跟以前搞二氧化锰、炼铜铁边角料,压根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放眼国际,也只有几家化工巨头,手里攥着点成熟的锂盐提取技术。
     技术壁垒比柏林墙还厚,想从公开渠道学点皮毛?
     门儿都没有!窗户缝都给你堵死了!
     “那咋办呢?”
    喜欢。
  

第68章 锂?这金矿,我挖定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