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马上进行量子力学模拟!”
整个实验室瞬间从死寂中惊醒,所有人像被注入了强心针,疯了一样扑向自己的工作站!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摸索,而是验证一个已知的“神谕”!
当完全按照孟远“神图”合成的第二代催化剂,再次被投入反应釜。
主控室屏幕上,那条代表活性的数据曲线,以一个近乎垂直的角度,慢慢抬头!
数据冲破了第一代催化剂的纪录线!
突破了理论计算的极限值!
它还在涨!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见证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发生!
最终,那条曲线,定格在一个让所有人感到头皮发麻的数值上!
“成功了……”
不知是谁先喃喃自语。
“我们……成功了!”
下一刻,整个实验室彻底沸腾!
人们不顾身份,不顾年龄,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当晚。
全球最权威的《自然催化》期刊线上论坛。
一个刚刚注册,ID名为“一个东方业余爱好者”的神秘账号,发布了一篇新帖子。
帖子里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只有一张图片。
那是一张催化性能曲线图。
图中,一条红色的曲线,高高凌驾于所有已知的催化剂性能曲线之上。
这张图,瞬间将整个西方化学界,炸得人仰马翻。
半个月后。
“东方业余爱好者”事件引发的学术海啸,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那张神秘的性能曲线图,引起了西方材料科学界的妒忌,无数顶尖实验室都在尝试复现,却找不到背后的理论依据。
但这场风暴的发起者孟远,却早已消失在公众视野。
对他而言,那张足以改写教科书的催化剂“神图”,仅仅是他庞大计划的棋盘上,落下的第一颗棋子。
它的成功,是为了验证一套全新的材料学理论,同时,也为了给真正的主角——“创世纪”项目,争取宝贵的时间与资源。
今天,棋局的第二步,即将落下。
远新中央研究院,航空动力系统测试中心。
这里是“创世纪”项目圣地,此刻却安静地能听到中央空调送风的声音。
成百上千名科研人员、工程师和设计师穿着白色的工作服,聚在测试台下,形成一片沉默的海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测试台中央那个“怪物”上。
那是一台通体漆黑的动力单元。
它没有传统发动机的管道和机械结构,只在特定位置预留了电缆接口。
它就是“凤凰四号”,全球第一台航空级全固态动力电池包。
测试台下,程默感觉心脏快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了。
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尽管对自己的设计,有过成千上万次模拟,
但这是第一次,将几千个能量密度高达800Wh/kg的超级电芯集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满负荷极限功率输出。
那瞬间释放的能量,理论上足以媲美一场小规模的雷暴。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任何一个电芯的失效,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反应。
“放轻松。”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程默一怔,转头就看到了总指挥台上的孟远。
全场只有他一人还悠然地坐着,手中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他没有看那台万众瞩目的“凤凰四号”,而是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眼里带着一丝笑意。<
第273章 电动发动机,三万匹马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