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讨伐齐国,恐引火烧身,招来齐国的报复,于鲁国不利。”
哀公犹豫了,一方面他敬重孔子,深知此举乃正义之事;另一方面又惧怕与齐国交恶,危及自身地位。孔子见哀公迟疑,言辞恳切道:“田常弑君,违背天理人伦,若鲁国不出兵,天下正义何存?君上若能以正义之名出兵,必能赢得诸侯敬重,鲁国也可借此重振声威。”
哀公被孔子的话打动,正欲答应,季康子却使了个眼色,让几位大臣纷纷进言劝阻。哀公最终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只能婉拒孔子。孔子长叹一声,失望离去。鲁哀公望着孔子的背影,心中满是无奈,他深知自己离真正掌控鲁国大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从孔子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齐国田常弑君之罪遭拒,便不再上朝参政议政。鲁哀公知道孔老先生气了。因齐国田常刚刚当上齐相国,鲁国应派使者前去祝贺。
鲁哀公派子服景伯、子贡为使,出使齐国,齐国归还了所占鲁国领地。因为田常刚刚当上齐相,想亲睦各诸侯。
鲁哀公二十七年,季康子去世。鲁哀公想利用季氏办丧事的机会,借诸侯之力解除三桓武装。三桓也担心哀公借机闹事,便做了军事准备。君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鲁哀公见无机可乘,便放弃了解除三桓武装。
然而,鲁哀公并未就此放弃夺回权力的念头。他暗中与一些对三桓不满的大臣密谋,准备寻找新的时机。就在此时,越国势力逐渐崛起,其国君勾践有意在中原地区扩大影响力。鲁哀公听闻后,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他秘密派使者前往越国,向勾践表明自己的困境,希望能得到越国的支持。
勾践正愁没有合适的借口介入中原事务,见鲁哀公主动求援,便答应相助。越国军队很快抵达鲁国边境。鲁哀公的种种行径,终于惹恼了三桓。三桓决定联合起来,讨伐鲁哀公。
鲁哀公的卫队哪里是三桓的对手,一个冲击即溃败。鲁哀公见大事已去,便逃亡到卫国,随后又到邹国,最终逃到越国。
鲁哀公抵达越国后,勾践热情接待了他。鲁哀公向勾践哭诉自己的遭遇,请求勾践出兵帮他夺回鲁国大权。
三桓得知鲁哀公去了越国,担心越国介入鲁国内政,便派使者前往越国,试图与勾践谈判。使者向勾践表明,只要越国不插手鲁国之事
鲁人把鲁哀公接回鲁国,但没有送鲁哀去国都,而是安排鲁哀公住在有山氏家中,最后死在有山氏家中。季氏又拥立他的儿子公子宁继位,就是鲁悼公。
悼公时代,三桓地位强大,鲁国君反倒像个小诸侯。地位低于三桓。鲁国只知有三桓,不知有国君。鲁国最后一位国君是鲁顷公,鲁顷公二十四年,楚国考烈王消灭了鲁国。鲁顷公逃跑,迁居到下邑,成为平民百姓,鲁国的祭祀灭绝。
喜欢。
第249章 悲哀的鲁国国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