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襄公从即位开始,就受晋、楚两个大国的倾压。两个大国,哪个也得罪不起。只能是左右摇摆,谁强依附谁。郑襄公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度日,心情可想而知。郑襄公在位十八年,没有开心的事,处处堵心,还要考虑国事、民心,累呀!
郑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子?继承君位,就是郑悼公。郑悼公元年,许国国君到楚国说郑悼公的坏话。悼公派自己的弟弟睔去楚国,找楚王为自己申辩。睔申辩没有成功,反而被楚国囚禁起来。
郑悼公听闻弟弟被囚,又气又急。气的是楚国如此不讲道理,竟不准郑国分辩是非。急的是扣押弟弟,至今生死未卜。他深知若一味与楚国硬刚,郑国恐有大祸,可若就此忍气吞声,不仅弟弟难救,郑国威严也将扫地。
公子睔与楚将子反有交情,子反找楚王说情,楚王答应子反,就把公子睔放归郑国。
正在郑悼公焦头烂额之际,大臣进言:“晋楚争霸已久,楚国此举或有打压我国以壮己威之意。我等可转向晋国求援,晋国一直想削弱楚国势力,定会出手相助。”
郑悼公思索再三,决定派使者前往晋国,表明愿依附晋国对抗楚国之意。晋、郑两国重归于好。晋、郑结盟,楚军来犯,晋军前来救助,楚军才撤离。
郑悼公继位刚刚二年,就被郑国的内忧外患所困扰,不久便生病了。他的弟弟公子睔遍请天下名医,悼公的病也不见好转,就在这一年郑悼公去世了。因太子年幼,郑国大夫推举公子睔为国君,就是郑成公。
郑成公刚刚即位,楚共王对大臣们说:“我对郑成公是有恩德的,应该说服他与楚国结盟。”
楚共王派使者到郑国拜见郑成公,成公暗中与楚国结盟。此事很快传到了晋国耳中,晋厉公怒不可遏,他觉得郑国此举是对晋国的背叛。晋厉公佯装不知,等待郑成公的到来。
这年秋天,郑成公去拜见晋厉公。晋厉公问:“我听说郑国已偷偷的与楚国讲和了,有这回事吗?”
郑成公见晋厉公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就只好实话实说:“郑是小国,既惹不起楚国,也要看晋国的脸色行事,楚王要与我和好,我敢说一个不字吗?”
晋厉公根本不听郑成公的解释,直接把成公扣在晋国,派将军栾书攻打郑国。晋军兵临城下,郑国君被扣押,郑国人心惶惶。
来年春天,晋国依然没有释放郑成公,国不可一日无君,郑国大夫们商定,立成公的哥哥公子繻为国君。晋国听说郑国另立新君,很生气,派使者前来指责郑国,叫郑国废除新君,晋将送成公归国。
晋军派大将栾书护送郑成公归国,郑国只好把刚立不久的新君公子??杀死了,迎接郑成公归国,晋军才撤回。
郑成公在晋国无端被被扣押半年,对晋国很是怨恨,逐渐疏远了晋国
第277章 郑国弱时刻被欺[1/2页]